【松江招商】产业赋能与文化引领:上海双轮驱动城市能级跃升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上海市在"十四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双向发力,持续夯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硬支撑,同步培育设计创意、文化品牌等软实力要素。经济信息化部门牵头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智库机构、行业协会及跨领域专家,系统论证产业支撑与城市软实力的协同发展路径,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实施框架。
一、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强化核心支撑力
上海市立足超大城市特点,明确产业软实力聚焦硬核技术创新、文化创意孵化、"四名"(名品、名企、名家、名牌)培育三大方向。在集成电路领域,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创新药研发能力居全国首位。这些硬核产业既构成实体经济根基,又通过企业公民责任、行业标准输出等途径转化为城市影响力。经济信息化部门推动"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模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至42%,形成技术与文化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
二、激活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效应
针对老字号振兴工程,上海市发布专项政策推动回力鞋业、光明食品等200个传统品牌数字化改造,杏花楼等企业通过元宇宙营销实现年轻客群覆盖率提升35%。同时布局元宇宙、绿色低碳等新赛道,建成全球首个超算中心赋能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强调,豫园商城等历史商业载体引入AR导览技术后,既保留石库门建筑文化肌理,又新增30%互动消费场景,印证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倍增效应。
三、完善跨界生态培育系统竞争力
上海市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AI+设计""5G+文旅"等跨界项目。在徐汇滨江区域,龙美术馆与西岸智慧谷形成艺术与科技共生带,吸引佳士得等国际机构设立数字艺术交易平台。智能制造协会牵头制定工业软件标准,推动商飞等龙头企业开放场景,带动中小企业形成协同创新联盟。这种"专业深度+跨界广度"的发展模式,使上海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创新网络中排名上升至第8位。
四、强化双循环枢纽的资源配置能力
通过建设国际数据港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集聚特斯拉超级工厂、迪奥亚洲研发中心等标杆项目,实现实际使用外资连续18年正增长。经济信息化部门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突破900家,外资研发中心超过500家,形成"在上海、为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同步推进长三角产业链协作,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90%,既保障产业链安全,又通过技术外溢提升区域整体能级。
上海市通过制度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蝉联标杆城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规划显示,未来五年将重点培育50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文化IP,推动产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如同车之两轮,共同驱动城市综合竞争力迈向世界前列。这种发展范式不仅为长江经济带提供引擎,也为全球城市转型贡献"上海方案"。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