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招商】浦东政企协同共建营商生态圈 提升发展能级

所属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6日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进程中,浦东新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通过整合政府服务、市场要素与城市功能,着力构建协同共生、互利共赢的"营商生态圈"。这一系统性工程显著增强了招商引资的磁吸效应,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土地资源挖潜与要素精准配置
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空间约束,浦东在土地利用政策上作出重大突破。自2021年上海市发布《关于促进本市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的实施细则》以来,浦东积极探索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新举措包括有计划地调高重点区域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至3.0,此举旨在释放存量土地潜力,鼓励企业进行立体开发和技术升级。同时,浦东建立了更为精细化的要素配置机制,确保土地、能源指标、信贷资源及专项扶持政策优先向拥有核心技术、发展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倾斜。在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土地混合利用、功能复合开发等模式正逐步推广,有效缓解了优质企业扩产增能的空间瓶颈,强化了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二、长效服务机制赋能民营经济崛起
为破解民企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浦东着力构建全周期、常态化帮扶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制度,推动政策制定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在2023年落实《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过程中,浦东重点强化了融资对接服务,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施"政策精准推送"服务,确保税费减免、研发补贴等惠企政策应享尽享。该区还专项优化了人才引进评价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企所需的核心技术团队和高技能人才,在居住证积分、人才公寓配给等方面提供专项通道,夯实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底座。
三、城市功能优化营造宜业宜居环境
营商环境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植根于城市生活的便利与品质。在公共交通服务方面,2022年至今,浦东已分批启动公交候车亭无障碍化及舒适性改造工程,优先对客流密集区域站点增设便民座椅,并在新建、更新设施中统一采用人性化设计标准,提升市民通勤体验。针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痛点,浦东于2023年联合多部门开展群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建立房产中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与信用分级监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通过动态更新行业服务标准、压实平台责任、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形成中介服务规范与违法群租防控闭环。这些举措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保障了城市运行安全与人才安居需求。
四、文化软实力构筑特色营商品牌
历史文脉传承与现代商业文明正深度融合为浦东的特色竞争力。立足长三角历史古镇保护计划,浦东在2024年初全面启动"古镇老街焕新五年行动",重点推进新场、高桥等古镇的基础设施更新与风貌保护。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激活文化遗产,例如依托非遗技艺开发文创产品、利用老宅空间培育设计师工作室集群。通过举办国际艺术节、设立乡村创客基地等途径,使历史文化空间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创新载体。这种以文化赋能商业生态的模式,既保存了城市记忆,又培育了具有浦东辨识度的消费场景和创意产业生态,为招商引资增添了独特魅力。
五、服务体系升级推动生态圈共建共享
浦东正将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核心举措之一是推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升级转型为全域企业服务体系,自2023年起扩大热线涉企问题处置专席能力,提供政策咨询、投诉响应、建议征集一体化服务。政府主动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建立动态更新的"企业合作需求库",定期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会,促进区内企业协同创新。同时加强"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建设,邀请企业代表深度参与政策效果评估。通过打造数字化企业服务枢纽,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惠企应用,实现"政策一键匹配、诉求一口受理、服务一站获取",全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自治、社会参与互动的营商生态圈共生机制。
浦东新区通过土地高效利用、要素精准供给、城市功能完善、人文价值赋能以及服务生态重构的系统性改革,在长三角区域塑造了营商环境的新标杆。这种以共建共享为特征的营商生态圈,正在成为吸引全球要素资源、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上海浦东新区产业园区

上海浦东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浦东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