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前两月使用外资微增 上海浦东等区域引资亮眼
外商投资
所属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1日
2018年,我国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协同发展,开放型经济展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态势。前两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微增,新设企业数量大幅提升,高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引资表现突出,对外投资则在“一带一路”引领下保持健康增长。
一、吸收外资:新设企业与实际使用外资协同发展。2018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实现129.2%的大幅增长,达8848家;实际使用外资13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这一“量增质稳”的态势,得益于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的政策举措。以上海浦东为例,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吸引了大量外资项目落地,成为新设企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区域。各地围绕产业升级需求,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为外资企业提供从注册到运营的全流程服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二、高技术产业成引资新亮点。2018年,高技术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长27.9%,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1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实际使用外资145.3亿元,同比增长89.7%。这一增长反映出外资在华投资方向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领域倾斜,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在苏州工业园、武汉光谷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外资项目加速落地,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区域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10.7亿元,同比增长35.3%;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06.2亿元,同比增长76.3%。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产业配套能力的逐步增强。以湖北、湖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发挥自身在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优势,吸引外资加速布局;四川、陕西等西部地区则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重庆两江新区、西安高新区等开放平台成为外资进入西部的重要门户,推动区域引资格局更加均衡。
四、主要投资来源地保持活跃。2018年,来自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主要投资来源地的实际投入金额均实现较高增幅,同比分别增长62.9%、171.9%、10.2%、56.8%和10.5%。同时,东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6.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比增长75.7%。这一多元化的外资来源结构,体现了我国在全球投资市场中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深化。我国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双边经贸协定等机制,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透明的发展环境,促使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
五、对外投资合作开局良好。2018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142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6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连续四个月保持增长。这一增长态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在经历规范调整后,已进入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和能力持续增强,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六、“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稳步推进。2018年,我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对沿线50个国家新增投资合计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投资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合作项目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还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互补和产能合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七、对外投资行业结构优化。2018年,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5.9%、17.8%、16.3%和8.0%。同时,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这一行业分布变化,体现了我国对外投资正朝着更加理性、聚焦实体经济的方向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与自身主营业务相结合,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提升。
八、区域对外投资格局均衡发展。2018年,东部地区仍为对外投资主力,10个省市合计对外投资7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西部地区对外投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9.1%,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企业实力,在对外投资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活跃主体;西部地区则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的投资合作,四川、云南等省份在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对外投资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九、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效应显著。201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0个,合计264.4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6.3%。这些大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不仅展现了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综合实力,还带动了国内设备、材料、技术和标准的出口,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对外承包工程的稳步发展,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2018年前两月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吸收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质量稳步提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我国开放型经济有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一、吸收外资:新设企业与实际使用外资协同发展。2018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实现129.2%的大幅增长,达8848家;实际使用外资13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这一“量增质稳”的态势,得益于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的政策举措。以上海浦东为例,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吸引了大量外资项目落地,成为新设企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区域。各地围绕产业升级需求,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为外资企业提供从注册到运营的全流程服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二、高技术产业成引资新亮点。2018年,高技术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长27.9%,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1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实际使用外资145.3亿元,同比增长89.7%。这一增长反映出外资在华投资方向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领域倾斜,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在苏州工业园、武汉光谷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外资项目加速落地,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区域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10.7亿元,同比增长35.3%;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06.2亿元,同比增长76.3%。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产业配套能力的逐步增强。以湖北、湖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发挥自身在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优势,吸引外资加速布局;四川、陕西等西部地区则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重庆两江新区、西安高新区等开放平台成为外资进入西部的重要门户,推动区域引资格局更加均衡。
四、主要投资来源地保持活跃。2018年,来自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主要投资来源地的实际投入金额均实现较高增幅,同比分别增长62.9%、171.9%、10.2%、56.8%和10.5%。同时,东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6.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比增长75.7%。这一多元化的外资来源结构,体现了我国在全球投资市场中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深化。我国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双边经贸协定等机制,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透明的发展环境,促使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
五、对外投资合作开局良好。2018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142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6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连续四个月保持增长。这一增长态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在经历规范调整后,已进入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和能力持续增强,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六、“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稳步推进。2018年,我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对沿线50个国家新增投资合计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投资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合作项目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还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互补和产能合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七、对外投资行业结构优化。2018年,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5.9%、17.8%、16.3%和8.0%。同时,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这一行业分布变化,体现了我国对外投资正朝着更加理性、聚焦实体经济的方向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与自身主营业务相结合,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提升。
八、区域对外投资格局均衡发展。2018年,东部地区仍为对外投资主力,10个省市合计对外投资7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西部地区对外投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9.1%,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企业实力,在对外投资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活跃主体;西部地区则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的投资合作,四川、云南等省份在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对外投资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九、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效应显著。201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0个,合计264.4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6.3%。这些大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不仅展现了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综合实力,还带动了国内设备、材料、技术和标准的出口,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对外承包工程的稳步发展,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2018年前两月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吸收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质量稳步提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我国开放型经济有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上海浦东新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临港集成电路基金启动助推产业集聚
2025-09-01
浦东经济转型新路径与招商引资战略
2025-09-01
浦东政企联动破解新兴行业注册难题
2025-09-01
上海浦东重大项目集中聚焦工业新布局
2025-09-01
浦东创新券破局小微企业技术升级瓶颈
2025-09-01
浦东税惠新政激发文创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5-09-01
浦东新区企业投资审批提速促招商引资
2025-09-01
浦东智造打通智慧工厂"最后一公里"
2025-09-01
浦东新区加速培育本土企业上市步伐
2025-09-01
浦东构建绿化行业人才评定创新平台
2025-09-01
上海浦东银行创新绩助推招商引资繁荣
2025-09-01
浦东引领民间投资与PPP融合新实践
2025-09-01
上海浦东新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浦东关于川沙新镇浦东运河西侧D04A-23等地块绿地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025-02-12
上海浦东关于下达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2025年预算的通知
2025-02-11
上海浦东关于祝桥镇江镇社区E3-2地块新建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025-01-27
上海浦东关于祝桥镇江镇社区E3-3地块新建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025-01-27
上海浦东关于编报2024年度浦东新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通知
2025-01-23
上海浦东关于明确周家渡16-03等地块项目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5-01-22
浦东新区民政局关于开展区级社会组织2024年度检查和年度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浦东新区民政局关于协同做好区级社会组织2024年度检查的函
2025-01-20
上海浦东关于同意浦东新区田野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列入2025年立项计划的批复
2025-01-20
上海浦东新区产业园区
-
上海浦东合庆工业园区
上海-浦东新区
-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
上海-浦东新区
-
达之路钻石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浦东新区
-
张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上海-浦东新区
-
芳华德必运动LOFT
上海-浦东新区
-
国际传媒产业园
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浦东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