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新政:打造国际金融新高地
金融业
所属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上海临港新片区近日推出一揽子金融开放举措,旨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生态体系,显著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本次政策聚焦制度型开放与风险压力测试,通过优化外资准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效能、完善配套保障等系统设计,为深化国家金融战略改革提供临港实践方案。
一、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提升全球机构集聚度
政策着力突破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和发展壁垒。首次明确支持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银行保险子公司在临港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子公司,拓宽了国际资管机构在境内展业的新路径。同时,开放境外机构参与设立或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丰富了跨境资产管理合作模式。在证券期货领域,允许设立外资控股或全资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体现了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深度拓展。此举将有效吸引国际头部资管机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商在临港形成业务集群,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级。
二、 推进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优化跨境金融营商环境
为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法治环境,新片区加速建设国际商事审判组织,积极引入国际仲裁机构业务部门,构建公正高效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在税收政策创新方面,政策要求研究制定适配离岸业务及境外投资的税收安排,探索自贸账户境外投资收益递延纳税等制度,显著提升税收竞争力。通过扩大服务出口增值税政策适用范围,降低企业跨境服务贸易的税收负担。这些制度设计直接对标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通行规则,旨在为跨境金融活动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
三、 深化跨境资金管理改革,强化开放型制度集成创新
核心在于构建更高效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政策明确提出建设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突破传统账户分置管理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的集成化服务。在自贸账户功能拓展上,推进临港新片区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大幅提高企业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通过实施更高水平的跨境资金便利收付制度,降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和资金调度成本,赋能企业全球化经营布局。监管体系同时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与宏观审慎管理,构建“管得住”与“放得开”相平衡的风险防控机制。
四、 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生态,打造产融结合新标杆
政策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重点产业,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临港核心产业,建立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产业链金融等专属产品,解决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痛点。发展绿色金融工具,支持新能源与环保项目建设。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平台,提升科技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的融资匹配效率,形成具有临港辨识度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
五、 完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强化金融要素长效留驻
政策体系注重营造适合国际金融人才发展的软环境。优化国际人才居留许可、出入境便利化流程,建立面向金融专业人才的执业资格互认通道。完善国际社区医疗教育配套,提供定制化的税收优惠与住房支持。同步构建科技赋能的数据基础设施,提升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能力。建立金融创新容错机制与监管沙盒制度,为新业务试点提供风险缓冲空间。这种全周期、多维度的保障体系,从源头上增强市场主体的长期发展信心与资源留存动力。
此轮开放举措的全面推进,标志着上海临港新片区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领域迈入了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通过系统整合外资准入自由化、跨境资金管理创新、税收制度优化等关键要素,临港正在加速构筑面向全球的金融开放枢纽,为国家级金融战略落地提供关键支撑。政策实施将有力驱动跨境资本、创新项目与专业人才向临港高效集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改革新动能。
一、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提升全球机构集聚度
政策着力突破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和发展壁垒。首次明确支持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银行保险子公司在临港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子公司,拓宽了国际资管机构在境内展业的新路径。同时,开放境外机构参与设立或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丰富了跨境资产管理合作模式。在证券期货领域,允许设立外资控股或全资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体现了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深度拓展。此举将有效吸引国际头部资管机构、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商在临港形成业务集群,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级。
二、 推进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优化跨境金融营商环境
为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法治环境,新片区加速建设国际商事审判组织,积极引入国际仲裁机构业务部门,构建公正高效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在税收政策创新方面,政策要求研究制定适配离岸业务及境外投资的税收安排,探索自贸账户境外投资收益递延纳税等制度,显著提升税收竞争力。通过扩大服务出口增值税政策适用范围,降低企业跨境服务贸易的税收负担。这些制度设计直接对标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通行规则,旨在为跨境金融活动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
三、 深化跨境资金管理改革,强化开放型制度集成创新
核心在于构建更高效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政策明确提出建设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突破传统账户分置管理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的集成化服务。在自贸账户功能拓展上,推进临港新片区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大幅提高企业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通过实施更高水平的跨境资金便利收付制度,降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和资金调度成本,赋能企业全球化经营布局。监管体系同时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与宏观审慎管理,构建“管得住”与“放得开”相平衡的风险防控机制。
四、 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生态,打造产融结合新标杆
政策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重点产业,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临港核心产业,建立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产业链金融等专属产品,解决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痛点。发展绿色金融工具,支持新能源与环保项目建设。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平台,提升科技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的融资匹配效率,形成具有临港辨识度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
五、 完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强化金融要素长效留驻
政策体系注重营造适合国际金融人才发展的软环境。优化国际人才居留许可、出入境便利化流程,建立面向金融专业人才的执业资格互认通道。完善国际社区医疗教育配套,提供定制化的税收优惠与住房支持。同步构建科技赋能的数据基础设施,提升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能力。建立金融创新容错机制与监管沙盒制度,为新业务试点提供风险缓冲空间。这种全周期、多维度的保障体系,从源头上增强市场主体的长期发展信心与资源留存动力。
此轮开放举措的全面推进,标志着上海临港新片区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领域迈入了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通过系统整合外资准入自由化、跨境资金管理创新、税收制度优化等关键要素,临港正在加速构筑面向全球的金融开放枢纽,为国家级金融战略落地提供关键支撑。政策实施将有力驱动跨境资本、创新项目与专业人才向临港高效集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改革新动能。
上海浦东新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张江科创矩阵闪耀上交会 引领长三角技术合作新风向
2025-08-20
上海:构建绿色国际金融中心 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
2025-08-20
张江航天科创孵化平台启航 中科院技术赋能全球创新
2025-08-20
张江科学城五创园规划发布 助推创新创业活跃区升级
2025-08-20
浦东:以协商民主聚共识 为重大任务谋良策出新招
2025-08-20
跨境电商新势:杭州浦东试验区引领全球消费新格局
2025-08-20
浦东新区:新兴金融崛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新引擎
2025-08-20
上海浦东:以“中国创造”强外贸 扩大开放稳外资
2025-08-20
上海浦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跑
2025-08-20
张江医产业营收突破720亿 创新引领生物医药发展
2025-08-20
浦东世博园见证科技盛宴:上交会汇聚全球创新力量
2025-08-20
浦东新区:真抓实干强担当 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2025-08-20
上海浦东新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浦东关于川沙新镇浦东运河西侧D04A-23等地块绿地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025-02-12
上海浦东关于下达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2025年预算的通知
2025-02-11
上海浦东关于祝桥镇江镇社区E3-2地块新建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025-01-27
上海浦东关于祝桥镇江镇社区E3-3地块新建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025-01-27
上海浦东关于编报2024年度浦东新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的通知
2025-01-23
上海浦东关于明确周家渡16-03等地块项目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5-01-22
浦东新区民政局关于开展区级社会组织2024年度检查和年度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浦东新区民政局关于协同做好区级社会组织2024年度检查的函
2025-01-20
上海浦东关于同意浦东新区田野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列入2025年立项计划的批复
2025-01-20
上海浦东新区产业园区
-
上海浦东合庆工业园区
上海-浦东新区
-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
上海-浦东新区
-
达之路钻石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浦东新区
-
张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上海-浦东新区
-
芳华德必运动LOFT
上海-浦东新区
-
国际传媒产业园
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浦东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