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产业园区

上海长宁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长宁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长宁区教育局关于对长宁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12号代表书面意见的答复

政策
发布部门: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30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陈勇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整合区域资源,全面打造长宁中小学生‘双减’生态系统的建议”的书面意见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2021〕4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21〕46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区教育局发挥政策指导、统筹协调与支持保障作用,指导义务阶段学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与流程,将课后服务纳入“五育融合”体系。学校以本校教职工为主要力量,有机融入校外优质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整体成效已经显现,形成和推广了一批特色经验与做法。一、完善沟通机制,协同推进,集聚合力参与课后服务充分利用区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区艺教委联席会议机制与区学校科技教育委员会的沟通机制,将“双减”作为重要议题开展系列研究。进一步发挥区体教结合办公室、区艺教委与区少科站组织、协调作用,在区教育局的统筹协调下,积极挖潜,集聚优势,向学校提供多样资源,丰富区域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供给。二、盘活体育资源,创设条件,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水平区教育局、区体育局坚持发挥区体教结合联席会议作用,通过体育课程、教练进校园,举办区学生体育赛事、周末训练营等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双减”以来,学生参与校内外锻炼的时长显著增加,学生运动能力得到持续改善,区域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秀率、区体育素养指数均高于全市平均值。一是送好资源,丰富学生运动体验。通过向第三方购买委托体育服务方式,区教育局为安顺路小学、开元小学等12所小学课后服务配送篮球、花样跳绳等8个项目,惠及1.5万人次学生。区体育局为延安实验初中、北二小学等10所中小学配送武术、五子棋等7个项目课程,预计将有2.5万人次学生参与。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坚持公益性原则,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校外公益培训活动,吸引1.7万余人次关注4千多人参与抢课。同时,区体育局积极鼓励和倡导教练员进校园,已有48名教练进入新泾中学、天山二小、法三小学等17所中小学校,与学校体育教师共同带训,帮助学校普及体育项目,发展体育特色,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区体教结合办公室将进一步梳理学校课后服务与运动队发展需求,摸清体育系统教练员、社会资源可服务“双减”的底数,畅通优秀教练员进入学校参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通道,不断提高体育师资力量。二是办好赛事,营造勤练常赛氛围。多年来,区体育局、区教育局携手举办长宁区“青春杯”“希望杯”中小学生运动会、“海棠杯”校园桥牌赛等青少年品牌赛事与活动,覆盖30多个项目,每年直接参加人数超过6000人。2021年,在严格落实防疫总体要求前提下举办区武术、广播操与跳踢拍等在线赛事,32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组织发动全区31所中小学校近2000多人参加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各项比赛,20多所学校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各单项锦标赛。今后,区域赛事将对标市级高水平体育竞赛项目设项,逐步打造属于本区青少年的热点IP赛事,优化赛事体系建设,形成班-校-区三级联动赛事架构,为具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学生提供系统的展示平台,构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三是用好场地,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区教育局根据《长宁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具备条件的15个学校体育场地每周平均开放24小时,以满足周边居民与学生健身的需求。区体育局下属公共体育场所坚持公益,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面向全区学生开设游泳学会班、网球进校园课程,协助区教育局开设小学四年级“人人学会游泳”课程。未来,随着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落成,将有更多公共体育设施可以满足“双减”下学生参与体育课程与锻炼的需求。三、文教跨界融合,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区教育局、区文旅局积极响应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的号召,坚持把深化宣传文化和资源共享作为关键举措,不断促进传承创新发挥更大作用,加大校园优质文化服务供给。一是举办区级展演,形成“校校有活动”良好局面。区教育局积极举办学生艺术节及各艺术单项赛事,面向幼儿园、中小学设立学生展演活动30多项。仅区学生艺术团考核就吸引了29支合唱团、25个乐团、38个舞蹈团,7个音乐剧团和24个戏剧团约1600名学生参演,形成了“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二是升级品牌项目,让特色课程惠及更多学生。区少年宫对接“双减”要求,将原品牌项目“城堡学艺”升级为服务范围更广、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城堡传艺”项目,提供七类课程供学校选择并配送到校。一学期累计服务38所学校,累计服务近500课时,服务学生近10000人次。区艺教委联合上海心音儿童合唱团为江五小学、新世纪中学等10所学校和区少年宫的师生带来音乐剧普及课程,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音乐剧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元艺术素养综合提升途径。区艺教委紧抓长宁区获批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验区”契机,强化区艺教委、区少年宫公众号等宣传、信息交互和线上教学功能。区少年宫“星课程”上线以来,已推出250余节,累计阅读量超55000人次。三是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场馆教育课程质量。区艺教委充分发挥上海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虹桥当代艺术馆等优质艺术资源作用,让学生进入专业场馆进行体验式学习。与刘海粟美术馆携手开发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美术馆奇妙日”课程与实践体验活动,4年来惠及全区逾20000人次,并在25所中小学举办50场课程和讲座,服务3000余名学生。虹桥当代艺术馆结合自身公共教育经验,对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版画培训,力邀名家作为导师将版画课堂送进部分学校。今后,我们将让版画走进每一所校园,让版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四是创新传承机制,展示长宁“非遗进校园”新风貌。长宁具有撕纸、沪剧、海派面塑等独特而丰富的非遗资源,融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于一体,是学校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非遗进校园”工作开展10多年来,长宁已有6个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区级“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12所,每年表彰“非遗小达人”10余名,累计开展各类“非遗进校园”体验活动800余场,开设非遗课程1200多课时,培训非遗学员3000余人,区文旅局每年划拨公共文化内容供给专项经费形成点单额度提供约5—10场次的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导赏等活动。“十四五”期间,区教育局、区文旅局将结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围绕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建设,点面结合多方联动,在实践中探索“非遗进校园”创新传承新机制。大力推进“农民画进校园”“沪剧进校园”“面塑进校园”等特色品牌项目研学课程建设,充分展现互动体验式非遗旅游研学价值。五是整合优质资源,在非遗传承中讲好中国故事。区文旅局积极发挥区图书馆的典籍资源,将“中国元素”改造升级为“非遗书房”,建立非遗主题图书馆,为未成年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校外主题阅读空间。开办“市民艺术夜校长宁分校”非遗教学点,根据学生需求设计非遗兴趣课程,并以此为契机挖掘一批符合条件的“小小传承人”。四、提供前沿资源,多头并举,培养学生科创意识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区教育局、区科委科协主动跨前,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校课后服务多元化的需求。一是指向兴趣、合作共赢,开发SEED课程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双减”启动后,区少科站主动谋划,设计开发包括22个项目的SEED科学实验室课程,两个学期累计服务32所区内中小学校,每周承担30多课时的课后服务课程教学。在送课入校的过程中,区少科站有意识地将对学校科技教师的带教、科技社团的指导融入其中,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培养高水平的科技社团。同时,面向不同层级对象,编辑出版包含近60个科普活动的方案集——SEED科普万花筒供学校免费使用。此外,区少科站依托区青少年科技协同创新基地优质资源,向学校推送优质公益科普讲座,激发学生探索欲与求知欲,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科学思维。二是持续打造科普基础阵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区科委科协将以区内现有国家级、市级科普基地为基础,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普阵地面向青少年开放。依托街镇科协,促进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书院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科学教育资源汇集联合,共建共享馆际展教资源,拓展科普服务功能,针对不同年龄配置适合的项目和活动。三是加强科技与“双减”衔接,提升科技教育能力。区教育局、区科委科协每年组织科技教师科普能力大赛、科研院所结对、中小学生科技节等各类科技教育活动,确保在校学生参与率高于95%。2021年,长宁区向社会征集科普项目共36项,其中针对青少年的科普项目超10项。以“共创未来--院士专家科学传播进校园”为代表的科普项目,通过院士专家主题报告,向青少年宣讲前沿科技和科技发展新态势,青少年通过与科学大师近距离、面对面,感受和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四是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壮大科普工作队伍。区科委科协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件精神,实施科普队伍建设工程。现已完成中国科协项目“‘智惠行动’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宁‘智惠科普’科技志愿服务云平台建设”,集聚了一批“产业科普”“国际科普”“创客科普”“健康科普”志愿者,凝聚科技志愿者1000余人。区内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科大讯飞、深兰科技等鼓励企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人工智能科普与推广,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学内设置了人工智能公益课程。五、夯实工作基础,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学校少年宫建设长宁区现有市级学校少年宫15所(含首批市级示范性学校少年宫1所),覆盖全区十个街道镇。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已成为辖区学生课余拓展视野、增强体质、提升素养的重要学习阵地。各学校少年宫在发挥学校原有的专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专业教师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四联”组建了志愿者教师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区教育局将学校少年宫运行经费列入预算,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予以扶持。针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校内辅导员津贴发放问题,制定《学校少年宫经费发放办法》,保障校内辅导员、管理人员工作津贴到位。对于陈勇代表提出的在职教师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的具体建议,经与相关部门沟通,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相关流程制定考核方案并予以考核。关于区域内跨系统参与“双减”生态系统建设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还应根据用人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需要通过相关流程。对代表提出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区域多部门间资源整合还需加强、网络平台资源建设还要加快等,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紧抓“教育数字化转型试验区”建设契机,提高整合水平,全面打造“双减”生态系统,促进区域“双减”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长宁区教育局2022年4月10日

上海长宁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