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贸进出口前10月增2.4% 延续平稳发展态势
外贸进出口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2日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延续平稳发展态势,总值达25.63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为稳外贸和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出口保持稳健增长,进口逐步企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主要贸易伙伴合作稳步推进,为全年外贸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一、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值实现同比2.4%的增长,规模达到25.63万亿元。从贸易结构来看,出口端表现出较强韧性,保持同比增长态势;进口端受国内需求调整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比略有下降。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反映出我国外贸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依然具备较强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二、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合作持续深化,贸易总值达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8%。其中,对东盟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速达到16.1%;自东盟进口也实现7%的增长,贸易顺差同比扩大75.4%。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紧密,不少跨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布局生产基地,带动我国原材料出口增长,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深入实施,我国从东盟进口原材料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同时也为扩大对东盟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欧盟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总值达3.9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5%,继续发挥外贸“稳定器”作用。对欧盟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自欧盟进口也实现稳步增长,贸易顺差同比扩大21.4%。中欧在工业制成品、农产品、能源等领域的贸易合作持续推进,双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为贸易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在高端制造、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不断释放。
四、中美贸易方面,今年前10个月贸易总值同比下降10.6%,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变化及贸易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尽管当前中美贸易面临一定挑战,但随着双方在经贸领域沟通的推进,贸易形势缓和预期逐步增强,有望对外贸预期恢复产生积极影响,为双方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更稳定的环境。
五、展望今年四季度,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出口端仍面临一定压力。进口方面,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内需逐步恢复,消费和投资需求有望回升,预计进口将呈现企稳态势。综合来看,贸易顺差在四季度有望逐步缩窄。同时,部分企业可能因订单调整、成本因素等推迟出口,需关注此类短期因素对月度外贸数据的影响。
六、为推动四季度外贸平稳发展,稳外贸政策需从多方面协同发力。一是持续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谈判,争取达成更多互利共赢的经贸协议,为外贸发展创造稳定的制度环境,降低贸易壁垒;二是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通过优化通关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三是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市场,鼓励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合作,有效管控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各类风险;四是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我国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七、从贸易方式看,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继续提升,凸显外贸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动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为外贸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民营企业作为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进出口占比持续提高,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活力。
八、在商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六成,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出口增速,反映出我国出口商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基本稳定,部分品类如纺织服装、家具等在新兴市场的份额有所扩大。进口商品中,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农产品、优质消费品进口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了消费升级。
九、区域外贸发展更加协调,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外贸规模继续领先,长三角、珠三角等外贸集聚区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吸引了更多高端制造和服务业项目落地,推动了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
十、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挑战,我国外贸行业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多元化等方式提升竞争力。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加大信贷支持、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退税服务等,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十一、从国际比较来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外贸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保持2.4%的增长,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外贸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为全球贸易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十二、在服务贸易方面,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也保持增长态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逐步恢复,数字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
十三、为进一步激发外贸企业活力,各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资投向外贸相关产业,鼓励内外资企业开展产业链合作,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同时,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参展、线上推介等方式开拓市场,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订单,稳定外贸发展预期。
十四、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鼓励企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降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十五、绿色贸易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光伏组件、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成为出口新动能,带动外贸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进口更多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助力国内绿色发展。
十六、下一步,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以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外贸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将继续聚焦外贸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外贸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值实现同比2.4%的增长,规模达到25.63万亿元。从贸易结构来看,出口端表现出较强韧性,保持同比增长态势;进口端受国内需求调整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比略有下降。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反映出我国外贸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依然具备较强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二、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合作持续深化,贸易总值达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8%。其中,对东盟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速达到16.1%;自东盟进口也实现7%的增长,贸易顺差同比扩大75.4%。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紧密,不少跨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布局生产基地,带动我国原材料出口增长,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深入实施,我国从东盟进口原材料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同时也为扩大对东盟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欧盟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总值达3.9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5%,继续发挥外贸“稳定器”作用。对欧盟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自欧盟进口也实现稳步增长,贸易顺差同比扩大21.4%。中欧在工业制成品、农产品、能源等领域的贸易合作持续推进,双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为贸易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在高端制造、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不断释放。
四、中美贸易方面,今年前10个月贸易总值同比下降10.6%,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变化及贸易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尽管当前中美贸易面临一定挑战,但随着双方在经贸领域沟通的推进,贸易形势缓和预期逐步增强,有望对外贸预期恢复产生积极影响,为双方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更稳定的环境。
五、展望今年四季度,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出口端仍面临一定压力。进口方面,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内需逐步恢复,消费和投资需求有望回升,预计进口将呈现企稳态势。综合来看,贸易顺差在四季度有望逐步缩窄。同时,部分企业可能因订单调整、成本因素等推迟出口,需关注此类短期因素对月度外贸数据的影响。
六、为推动四季度外贸平稳发展,稳外贸政策需从多方面协同发力。一是持续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谈判,争取达成更多互利共赢的经贸协议,为外贸发展创造稳定的制度环境,降低贸易壁垒;二是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通过优化通关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三是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市场,鼓励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合作,有效管控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各类风险;四是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我国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七、从贸易方式看,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继续提升,凸显外贸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动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为外贸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民营企业作为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进出口占比持续提高,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活力。
八、在商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六成,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出口增速,反映出我国出口商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基本稳定,部分品类如纺织服装、家具等在新兴市场的份额有所扩大。进口商品中,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农产品、优质消费品进口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了消费升级。
九、区域外贸发展更加协调,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外贸规模继续领先,长三角、珠三角等外贸集聚区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吸引了更多高端制造和服务业项目落地,推动了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
十、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挑战,我国外贸行业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多元化等方式提升竞争力。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加大信贷支持、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退税服务等,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十一、从国际比较来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外贸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保持2.4%的增长,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外贸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为全球贸易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十二、在服务贸易方面,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也保持增长态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逐步恢复,数字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
十三、为进一步激发外贸企业活力,各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资投向外贸相关产业,鼓励内外资企业开展产业链合作,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同时,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参展、线上推介等方式开拓市场,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订单,稳定外贸发展预期。
十四、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鼓励企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降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十五、绿色贸易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光伏组件、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成为出口新动能,带动外贸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进口更多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助力国内绿色发展。
十六、下一步,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以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外贸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将继续聚焦外贸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外贸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长江流域五大高新区共建协同平台 共促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
2025-08-13
上海奉贤东方美谷园中园:二次招商为老厂房焕新引“新邻”
2025-08-13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枢纽引领产业升级迈入发展新纪元
2025-08-13
上海胡润品牌榜揭示民企活力:国有品牌价值缩水与行业分化
2025-08-13
上海浦东探索混改新路径:分层分类深化机制转换与资本融合
2025-08-13
上海松江经开区:规划引领产城融合 打造国家级发展新标杆
2025-08-13
普陀区“上交会发布”:科技前沿交流与招商引资的创新实践
2025-08-13
上海自贸区文化基地:打造双创人才孵化与非遗传承创新高地
2025-08-13
上海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健康服务公益活动惠及园区企业员工
2025-08-13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助力体育产业跨境并购 打造金融创新样本
2025-08-13
漕河泾开发区百家企业聚华东理工 共拓校园人才引育新局
2025-08-13
漕河泾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助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2025-08-13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