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东进上海构筑"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高地
一带一路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在"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背景下,成都市新都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主动对接长三角经济圈核心资源。通过精准产业匹配与区域协同发展,成功吸引上海多家龙头企业落户,构建起横跨东西部的产业合作新范式,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一、战略对接强化顶层设计
新都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重点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领域开展沪蓉合作。依托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区位优势,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陆海联动,共同推进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打造贯通欧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二、产业协同实现精准匹配
聚焦航空动力、轨道交通等六大先进制造业领域,新都区梳理形成7大重点招商目录。上海宝钢金属等企业投资的63.5亿元项目,将共建新材料研发中心和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双方在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领域达成技术转移协议,推动产业链价值向高端攀升。
三、平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基金+园区"合作模式,新都区与上海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复制上海自贸区"单一窗口"经验,在海关监管、跨境支付等方面实施19项便利化改革,显著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
四、创新驱动培育增长动能
借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新都区联合沪上高校共建3个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在浦东新区支持下,建立技术转移西南分中心,累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7项。两地合作设立的离岸孵化器,已引进12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
五、长效机制保障持续发展
建立沪蓉产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季度对接、年度评估"工作机制。双方在标准互认、资格互授等领域达成14项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智能制造业团体标准5项。通过干部互派交流,累计培养复合型开放人才160余名。
此次合作标志着内陆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新都区通过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正逐步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区域合作"新都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可复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