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工智能治理新方案发布 全球协作平台助力产业规范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市通过构建治理协同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并行。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期间,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牵头发布《上海AI治理协同行动9条》,提出“一平台、四工作、四体系”的治理框架,成为国内首个系统性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的行动方案。这一举措为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国际治理合作贡献了实践样本。
一、全球协作平台构建多元治理生态
论坛宣布成立“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治理工作组”,成员涵盖跨学科领域的权威人士。工作组核心职能包括推动国际治理合作、参与标准制定及伦理研究,其创新性在于搭建全球交流平台,通过整合不同文化背景的治理经验,形成开放包容的协作网络。该平台将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并建立跨国技术安全评估机制,为应对算法偏见、数据跨境流动等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二、技术规范与行业自律双轮驱动
方案明确将“四工作”作为实施抓手:在标准制定方面,重点针对医疗、金融等高风险场景建立分级分类管理规则;行业自律机制鼓励企业签署数据合规承诺,定期发布透明度报告;最佳实践推广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客服等成熟领域的技术伦理案例;安全技术研发则支持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前沿方向的攻关。2020年已有超过20家头部机构参与首批试点,相关成果纳入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
三、四大支撑体系筑牢发展基础
评估体系采用动态监测指标,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可靠性、公平性进行量化评分;监管体系创新“沙盒监管”模式,在浦东新区开展弹性化测试;人才体系联合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交叉学科,计划三年内培养千名复合型人才;保障体系设立专项风险基金,覆盖技术失控等长尾风险。这些措施在徐汇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率先落地,形成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四、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协同推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在论坛中强调,人工智能治理需从数据安全与模型安全双重维度突破。上海方案特别提出构建“可信算法”技术标准,要求训练数据需通过偏差检测,决策过程具备可解释性。2020年实施的模型安全测试显示,采用新标准的金融风控系统错误率下降37%,表明技术治理能有效提升系统鲁棒性。
五、立法探索与区域实践相互促进
作为配套措施,上海市将人工智能治理条款纳入地方性法规修订计划,重点明确责任主体认定、侵权救济路径等法律空白。同时依托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种“技术+制度”的创新模式,为全国人工智能立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此次发布的治理方案标志着上海在人工智能规制领域迈入新阶段。通过整合国际资源、强化技术约束、完善制度保障,该市正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治理高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