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推动装备制造业出海 国家层面政策组合拳将出台
智能装备产业
制造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0日
国家正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相关指导意见已进入制定关键阶段。此举旨在通过政策引导,支持重点产业拓展国际市场,优化产业链布局,为各地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制定背景与总体框架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国际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在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家层面正系统谋划推动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拓展海外市场。相关指导意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多部门协同制定,体现了顶层设计对产业升级与国际合作的战略考量。
二、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政策将聚焦具备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方向,包括铁路装备、核电设施、建材生产线、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设备、轻纺机械等。这些领域不仅代表了国内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也契合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市场需求,有助于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出海的协同效应。
三、破解企业出海核心难题
针对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实际挑战,政策将重点围绕融资支持、市场规范两大方向发力。在融资方面,将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等手段,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市场秩序方面,将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经营行为规范,引导企业有序竞争,避免非理性扩张和同质化低价竞争。
四、产业链国际化布局支持措施
指导意见将明确支持企业以装备输出为核心,开展境外产业链布局。具体包括鼓励企业在海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生产线,推动产业集群式"走出去";支持通过并购重组获取先进技术、品牌资源和市场渠道;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同时,政策将强化境外投资全过程监管,保障投资安全与合规运营。
五、多部门协同推进实施路径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配套出台行业专项行动计划,从技术标准、质量提升、产业链协同等角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商务部将优化出口促进政策,完善外贸服务体系,为装备产品出口提供通关便利、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各部门将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六、地方层面联动发展机遇
地方政府正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通过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设立跨境合作平台等方式,推动本地优势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以上海临港为例,当地依托产业基础和开放优势,正规划建设国际装备制造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业态,为企业海外拓展提供集展示、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支撑。
七、行业组织与服务体系建设
政策将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作用,支持其在市场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纠纷调解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将加快培育国际化法律服务、工程咨询、标准认证等专业机构,构建覆盖装备出海全流程的服务网络,提升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八、质量品牌与标准输出战略
指导意见强调以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服务"出口转变。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广中国技术标准在海外项目中的应用;加强自主品牌培育,通过质量认证、海外营销体系建设等方式,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认可度和附加值。
九、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
在装备走出去过程中,政策将突出绿色发展导向,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标准,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绿色装备的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带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及配套技术出口,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十、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要求
针对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政策将强化企业境外投资的合规管理,要求企业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国别风险评估、政策解读等服务,引导企业有效防范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安全审查等各类风险。
十一、区域合作机制深化拓展
政策将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与区域经济合作深度融合,依托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和双边经贸协定,拓展重点市场。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探索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模式。
十二、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支撑
为满足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指导意见将提出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包括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跨国经营管理、外语、法律等领域的人才培训;推动行业领军企业与海外科研机构开展人才交流,培育一批具备全球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十三、创新驱动与技术升级导向
政策将持续强化创新对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水平。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技术保障。
十四、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
为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将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市场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判。根据评估结果和国际形势变化,适时优化调整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五、示范引领与经验推广
政策将支持开展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试点示范,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有序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全行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十六、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
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资参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形成内外贸一体化、进出口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和产业链协同,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各地正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制定配套措施,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政策制定背景与总体框架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国际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在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家层面正系统谋划推动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拓展海外市场。相关指导意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多部门协同制定,体现了顶层设计对产业升级与国际合作的战略考量。
二、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政策将聚焦具备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方向,包括铁路装备、核电设施、建材生产线、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设备、轻纺机械等。这些领域不仅代表了国内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也契合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市场需求,有助于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出海的协同效应。
三、破解企业出海核心难题
针对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实际挑战,政策将重点围绕融资支持、市场规范两大方向发力。在融资方面,将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等手段,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市场秩序方面,将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经营行为规范,引导企业有序竞争,避免非理性扩张和同质化低价竞争。
四、产业链国际化布局支持措施
指导意见将明确支持企业以装备输出为核心,开展境外产业链布局。具体包括鼓励企业在海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生产线,推动产业集群式"走出去";支持通过并购重组获取先进技术、品牌资源和市场渠道;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同时,政策将强化境外投资全过程监管,保障投资安全与合规运营。
五、多部门协同推进实施路径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配套出台行业专项行动计划,从技术标准、质量提升、产业链协同等角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商务部将优化出口促进政策,完善外贸服务体系,为装备产品出口提供通关便利、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各部门将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六、地方层面联动发展机遇
地方政府正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通过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设立跨境合作平台等方式,推动本地优势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以上海临港为例,当地依托产业基础和开放优势,正规划建设国际装备制造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业态,为企业海外拓展提供集展示、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支撑。
七、行业组织与服务体系建设
政策将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作用,支持其在市场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纠纷调解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将加快培育国际化法律服务、工程咨询、标准认证等专业机构,构建覆盖装备出海全流程的服务网络,提升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八、质量品牌与标准输出战略
指导意见强调以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服务"出口转变。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广中国技术标准在海外项目中的应用;加强自主品牌培育,通过质量认证、海外营销体系建设等方式,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认可度和附加值。
九、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
在装备走出去过程中,政策将突出绿色发展导向,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标准,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绿色装备的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带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及配套技术出口,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十、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要求
针对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政策将强化企业境外投资的合规管理,要求企业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国别风险评估、政策解读等服务,引导企业有效防范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安全审查等各类风险。
十一、区域合作机制深化拓展
政策将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与区域经济合作深度融合,依托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和双边经贸协定,拓展重点市场。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探索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模式。
十二、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支撑
为满足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指导意见将提出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包括支持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跨国经营管理、外语、法律等领域的人才培训;推动行业领军企业与海外科研机构开展人才交流,培育一批具备全球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十三、创新驱动与技术升级导向
政策将持续强化创新对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水平。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技术保障。
十四、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
为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将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市场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判。根据评估结果和国际形势变化,适时优化调整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五、示范引领与经验推广
政策将支持开展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试点示范,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有序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全行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十六、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
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资参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形成内外贸一体化、进出口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和产业链协同,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各地正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制定配套措施,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良好发展局面。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上海进博会引领行业升级 展览业招商引资与国际合作双提升
2025-08-12
上海举办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专题会 赋能产业升级与招商
2025-08-12
上海科创导师项目与虹桥e谷签约 共促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2025-08-12
上海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发展 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突破两千亿
2025-08-12
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总部经济新政 强化金融创新与招商引资
2025-08-12
上海陆家嘴携手伦敦金融城深化双城联动助力招商引资创新篇
2025-08-12
上海软件产业创新高地崛起 漕河泾紫竹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08-12
上海首店经济持续领跑 一季度新增72家彰显消费市场活力
2025-08-12
上海推出营商环境4.0版改革方案 打造国际一流投资高地
2025-08-12
上海吴淞口邮轮港跻身全球第四大母港 打造邮轮经济新高地
2025-08-12
上海迎来首批白俄罗斯牛肉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再结硕果
2025-08-12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迎投资热潮 全球半导体市场景气攀升
2025-08-12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