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园区精准施策稳经济 金融活水纾困中小微企业抗“疫”攻坚

金融业 小微企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9日
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各地政府将招商引资与惠企纾困相结合,通过强化金融支持、优化信贷结构等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抵御经营压力。上海、成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差异化政策,以“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方式稳定区域经济基本盘。
一、区域性政策密集落地 信贷扩容成核心抓手
为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四川省于年初发布13条专项措施,要求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并明确全年中小企业信贷规模正增长目标。同期,山东省通过“20条”政策划定硬性指标,强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得低于上年水平,且普惠型贷款综合成本需降低0.5个百分点。辽宁省则重点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严禁抽贷断贷,鼓励通过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二、差异化工具精准滴灌 重点领域获倾斜支持
部分城市结合产业特点推出定向支持方案。上海市对生物医药、物流等抗疫关联行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并给予利率优惠;江苏省依托省级信用平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此外,多地建立“白名单”机制,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企业实施利息减免或财政贴息。
三、监管协同优化环境 长效机制稳步构建
国家层面鼓励地方灵活调整监管指标,如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激发金融机构放贷意愿。浙江省在年度金融部署中明确,将深化“连续三年小微服务行动”,通过大数据风控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河南省则扩大省级金融平台覆盖范围,推动政银企数据共享,提升融资匹配效率。
四、跨部门联动显成效 政策落地需持续发力
从执行效果看,多地已形成财政、税务、金融跨部门协作网络。例如,北京市通过“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贷款额度,上半年累计发放信用贷款超百亿元。专家建议,未来需进一步细化尽职免责条款,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基层。
当前,各地惠企政策正从应急救助向长效赋能转变,通过金融工具与产业政策的协同,为中小微企业筑牢发展根基。随着更多区域性试点经验的推广,实体经济韧性有望持续增强。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