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论坛聚焦产权改革:破解要素扭曲需强化国企土地金融突破

金融业 国企改革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在近期一场由国内知名学术机构联合举办的宏观经济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议题展开讨论,特别强调通过深化产权改革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会议指出,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要素配置的体制性障碍,而国企土地金融领域的产权改革或将成为破解“脱实向虚”困局的关键突破口。
一、产权改革的历史逻辑与当前机遇
回顾改革开放40余年历程,产权制度变革始终是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线。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业生产力;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激发了企业活力;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当前,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深化产权改革被视为应对内外压力的重要抓手,尤其在土地、金融等关键领域需打破传统体制束缚。
二、要素扭曲与金融化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已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反映出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源于多重因素:一方面,部分领域存在行政垄断导致要素流动受阻;另一方面,产权界定不清使得社会资本风险偏好降低,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空转。例如,某些国有土地的权属纠纷长期制约产业项目落地,而金融牌照的稀缺性则推高了虚拟经济套利空间。
三、土地金融改革的实践路径探索
针对国企土地资源盘活难题,部分地区已开展试点。例如,长三角某园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闲置工业用地转化为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珠三角某市则探索“土地资产证券化”模式,提升国有资产流动性。这些实践表明,明确产权归属、完善交易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四、系统性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
要实现实体经济回报率的根本性提升,需构建多维度政策协同体系:其一,完善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消除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顾虑;其二,推动金融监管创新,引导资金流向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产业;其三,建立跨区域要素交易平台,促进土地、技术等资源的高效流转。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需避免“一刀切”,应结合区域差异制定差异化方案。
会议最后强调,产权改革不仅是制度层面的调整,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只有通过实质性突破国企土地金融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要素配置扭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