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深化改革推出六大领域37项任务 加速制度创新与招商

深化改革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近期在制度创新和招商引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会议披露,自贸区建设已明确管理体制、投资管理、贸易监管等六大领域37项年度任务,新管理体制正式运行,负面清单模式全面覆盖扩区范围,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
一、管理体制创新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上海自贸区于2015年完成管理体制升级,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形成"管委会+片区管理局"双层架构,实现跨部门协同监管。新体制突出"放管服"改革,将原分散在多个机构的审批职能归并,企业设立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同时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行政管理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二、投资管理全面实施负面清单模式
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2015年版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缩减至122条,限制性措施缩减比例达35%。在扩区后的陆家嘴、金桥等片区,全面推行"非禁即入"原则,允许外资在清单外领域享受国民待遇。配套推出"一表申报、一窗通办"服务系统,境外投资备案办理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
三、贸易监管打造智慧口岸新标杆
海关部门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23项监管创新,进口货物通关时间较区外缩短40%。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系统,对保税展示交易实施"前店后库"监管模式。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特殊货物实施"白名单"快速验放机制,研发用材料进口审批周期压缩70%。
四、金融改革深化跨境资金流动试点
推出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体系,累计开立账户超13万个,跨境双向资金流动规模突破10万亿元。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允许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启动原油期货国际平台,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大宗商品交易,形成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价格"。
五、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全链条体系
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归集企业登记、纳税、海关等信用信息形成全景画像。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抽查比例从5%降至1%,但对高风险企业实施100%重点核查。在食品药品等领域试点"沙盒监管",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测试创新产品。
六、法制保障形成创新制度供给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暂时调整11部行政法规在自贸区的适用,出台首部自贸区条例。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和仲裁院,建立国际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解决机制。发布金融、航运等领域17个行业合规指引,帮助企业防范跨境经营法律风险。
当前上海自贸区正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通过37项具体任务的系统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试点"极简审批",对独角兽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统计显示,自贸区新设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已达38%,显示出强劲的创新集聚效应。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