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凯众等11家企业获IPO批文 深沪交易所助力资本市场扩容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近日,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扩容,监管部门按程序核准了11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承担了不同板块的上市工作。此次获批企业涵盖制造业、新材料、医疗科技等领域,总募资规模控制在50亿元以内,体现了监管部门在推动优质企业融资与市场平稳运行之间的平衡。作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东莞市、苏州市等地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发展路径。
一、核准企业板块分布与特点
本次获得IPO批文的11家企业中,5家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2家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另有4家瞄准创业板。从行业分布看,高端制造业占比超过六成,包括东莞市华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密结构件业务、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减震材料研发等。值得注意的是,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采用直接定价发行模式,简化了发行流程,有助于提升融资效率。
二、募资规模与市场化导向
监管部门明确要求,11家企业募资总额不得超过50亿元,单家企业平均募资约4.5亿元,显示出发行节奏的审慎态度。与过往批次相比,本批企业募资规模更为聚焦主业,约八成资金拟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线升级。以苏州某电子材料企业为例,其招股书显示近60%的募集资金将投向高纯度材料产业化项目,与当前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三、区域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协同效应
从地域分布看,长三角地区企业占据6席,珠三角地区有3家入围,反映出区域经济活力与金融资源配置的紧密关联。东莞市作为制造业重镇,此次有两家企业获批,其精密制造领域的积累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价值重估。分析认为,此类IPO案例将强化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倾斜,形成“产业培育-资本赋能”的良性循环。
四、发行制度改革成效显现
此次直接定价发行的3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水平约15%,表明市场化约束机制逐步完善。历史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采用该模式的企业上市后破发率不足10%,显著优于询价发行方式。监管部门在信息披露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所有企业需在招股文件中单独披露疫情影响评估及应对措施,增强投资者决策参考的针对性。
五、后续流程与市场影响
根据安排,获批企业需在6个月内完成发行承销工作,沪深交易所将根据市场情况统筹安排上市节奏。市场人士指出,当前A股流动性环境能够平稳承接本次融资需求,且50亿元的募资规模仅占近期日均成交额的0.3%左右。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化,此类常态化、透明化的IPO审核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