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上海虹桥商务区以海绵城市理念引领生态智慧新城建设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上海虹桥商务区正通过招商引资与生态规划双轮驱动,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长三角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标杆。根据《虹桥主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该区域将以智慧水务、生态共融为核心,构建“中国生态经济共荣之都”的商务区实践样板,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等综合目标,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一、顶层设计锚定生态与经济双赢目标
虹桥商务区海绵城市建设以“联通长三角,生态最中心”为定位,提出“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等量化指标,并纳入2035年长期规划。规划强调“五要素”协同:智慧水务系统整合防汛指挥平台与城市大数据,实现雨情灾情实时监测;生态和谐通过绿地分类管理提升雨水净化能力;民生导向确保公众获得感;自适应城市机制强化灾害应对;价值评估体系量化建设成效。
二、智慧水务赋能城市防汛减灾
依托上海市“智慧城市”基础框架,虹桥商务区构建多源数据监测网络,整合内涝风险模拟、设施数字化管理等技术,形成“监测-预警-调度”闭环。防汛应急预案通过远程会商、预警群发等功能,提升应急响应效率。试点区域已实现雨污水管网、河道水位等动态数据的互联互通,为长三角城市群防洪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三、绿地系统分级优化雨水管理
区域内绿地划分为五类功能体系:建成区河道及高架防护绿地承担集中调蓄功能;公园绿地主打雨水渗透净化;街坊绿地与带状绿地协同消纳道路径流;零星绿地补充碎片化空间生态功能。技术层面采用排水植草沟、生物滞留池等海绵设施,结合透水铺装工艺,使雨水就地消纳率达75%以上。
四、长效机制保障全域目标落地
虹桥商务区明确2035年前分阶段落实排水防涝、热岛缓解等指标,要求新建项目100%符合海绵城市标准。通过立法约束与激励政策,推动开发商、市政单位共建雨水花园、调蓄池等设施。环境部门定期发布水体黑臭指数、热岛强度等公报,接受社会监督。
五、长三角一体化下的示范价值
作为国家战略承载地,虹桥商务区将海绵城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动,探索跨区域水生态补偿、联合河长制等创新机制。其经验已纳入《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提供可复制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