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业精神 上海制造品牌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品牌建设
制造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上海作为中国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以创新为引擎、以实干为基石,通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构建起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智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工人传承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核,推动“上海制造”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的跨越,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新优势。
一、改革开放筑基:从工业基地到产业升级先锋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率先开启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在政策指引下,上海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布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培育优势产业。围绕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等关键领域,通过技术改造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六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这一阶段,上海产业工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技术攻关、质量提升中发挥主体作用,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驱动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发展新优势
进入新世纪,上海瞄准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在集成电路领域,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实现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突破;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显著提升。这些突破背后,是产业工人与科研团队携手攻关,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不懈努力。
三、精神传承赋能:产业工人铸就“上海制造”灵魂
“上海制造”的底色,是一代代产业工人传承的精神力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抓质量、创品牌”,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上海产业工人始终以迎难而上的担当、无私奉献的情怀投身产业发展。在重大装备制造现场,技术工人日夜钻研,确保每一个零部件精准无误;在科研攻关一线,技能人才与工程师协同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在生产车间,老师傅带徒弟传帮带,将精益求精的理念融入每一道工序。这种以实干为基、以创新为要的精神,成为“上海制造”穿越周期、永葆活力的核心密码。
四、品牌战略引领: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近年来,上海深入实施“上海制造”品牌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通过制定高于国际标准的地方标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附加值;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上海制造”品牌走向世界舞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带动集群发展。同时,上海主动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等“国之重器”领域担当重任,以“上海制造”实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五、协同发展聚力:构建“政策+产业+人才”生态体系
上海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为“上海制造”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在政策层面,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包括财税优惠、用地保障、融资支持等;在产业层面,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全球高端项目落地,补全产业链短板,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服务机构”的产业集群;在人才层面,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打造一支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政府、企业、人才协同发力,构建起“上海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闭环。
六、面向未来展望:为制造强国贡献上海智慧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海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上海制造”向“上海创造”“上海智造”跨越。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上海制造”不仅是城市的亮丽名片,更将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实际行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一、改革开放筑基:从工业基地到产业升级先锋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率先开启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在政策指引下,上海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布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培育优势产业。围绕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等关键领域,通过技术改造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六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这一阶段,上海产业工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技术攻关、质量提升中发挥主体作用,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驱动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发展新优势
进入新世纪,上海瞄准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在集成电路领域,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实现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突破;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显著提升。这些突破背后,是产业工人与科研团队携手攻关,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不懈努力。
三、精神传承赋能:产业工人铸就“上海制造”灵魂
“上海制造”的底色,是一代代产业工人传承的精神力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抓质量、创品牌”,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上海产业工人始终以迎难而上的担当、无私奉献的情怀投身产业发展。在重大装备制造现场,技术工人日夜钻研,确保每一个零部件精准无误;在科研攻关一线,技能人才与工程师协同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在生产车间,老师傅带徒弟传帮带,将精益求精的理念融入每一道工序。这种以实干为基、以创新为要的精神,成为“上海制造”穿越周期、永葆活力的核心密码。
四、品牌战略引领: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近年来,上海深入实施“上海制造”品牌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通过制定高于国际标准的地方标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附加值;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上海制造”品牌走向世界舞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带动集群发展。同时,上海主动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等“国之重器”领域担当重任,以“上海制造”实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五、协同发展聚力:构建“政策+产业+人才”生态体系
上海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为“上海制造”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在政策层面,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包括财税优惠、用地保障、融资支持等;在产业层面,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全球高端项目落地,补全产业链短板,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服务机构”的产业集群;在人才层面,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打造一支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政府、企业、人才协同发力,构建起“上海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闭环。
六、面向未来展望:为制造强国贡献上海智慧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海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上海制造”向“上海创造”“上海智造”跨越。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上海制造”不仅是城市的亮丽名片,更将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实际行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张江GPCR科研集群引领新药研发突破
2025-09-09
泰州加速接轨上海 剑指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枢纽
2025-09-09
泰州加速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招商引资启新篇
2025-09-09
智汇金陵云聘平台助力青年才俊扬帆启航
2025-09-09
新都区东进上海构筑"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高地
2025-09-09
上海强化金融支持 央行加大小微企业再贷款再贴现力度
2025-09-09
上海引领数字治理新浪潮 吸引全球招商引资热点
2025-09-09
上海引领中国数字产业跃升 全球竞争力稳居前列
2025-09-09
上海与商汤深化战略合作 共建人工智能生态高地
2025-09-09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联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圆满收官
2025-09-09
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成立赋能发展
2025-09-09
上海自贸区珠宝平台获国家级升级助力产业国际化
2025-09-09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