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见证中欧知识产权与地理标志合作迈新阶
知识产权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在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优化全球招商引资环境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在布鲁塞尔完成了重要法律合作文件的签署。此次合作聚焦知识产权保护与地理标志互认两大核心领域,旨在为双边企业创造更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与商业环境,共同提升投资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
一、 知识产权合作项目完成关键行政安排
正值2017年年中,在第十九次高层领导人年度会议框架下,中国与欧盟代表在布鲁塞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知识产权合作项目“IPKey中国”的行政安排。这标志着中欧知识产权领域制度化合作进入了新阶段。自1996年启动首期合作以来,中欧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已跨越二十余年,历经多轮深入协作。此次新签署的行政安排为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的第四期合作项目提供了明确的框架与路径。
二、“IPKey中国”项目深化法律与实践融合
该期合作项目将持续致力于推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与执法实践的优化。合作范围不仅涉及商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主要知识产权类型的立法经验交流与最佳实践共享,更着重加强了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知识产权挑战以及共同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等关键议题上的实质性协作。这一系列深度互动旨在弥合制度差异,增进相互理解,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地理标志保护谈判取得重要程序性突破
在同期签署的关于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的备忘录中,中欧双方展现了加快推进这一重要领域谈判的共同意愿。鉴于双方均拥有丰富且独特的地理标志资源,建立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互认与保护机制具有显著的经贸价值。备忘录载明,双方将基于各自立法体系,在布鲁塞尔时间2017年6月3日启动对方地理标志名称清单的公示程序。此举是地理标志保护协定谈判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高层会晤明确表达了在2017年内完成谈判的共同目标。
四、双边经贸议题磋商同步展开
除上述重点合作文件签署外,会议期间双方经贸官员还就彼此关切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会谈。讨论的核心内容包括欧盟履行相关国际义务的进程、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现状与未来路径,以及在多边层面如何共同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与发展,特别是即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重要部长级会议的准备工作。这些讨论体现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双方通过对话管理分歧、寻求共识、拓展合作空间的共同意愿。
五、合作深化服务于更广泛的经贸目标
这两份文件的签署及相关的会谈成果,是中国与欧盟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经贸领域的具体落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地理标志互认,不仅直接回应了工商界的诉求,提升了双边贸易的便利化与安全性,更是优化整体招商引资环境、增强市场互信的关键举措。这种制度性合作框架的确立与深化,为中欧经贸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性力量,也为企业在对方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更为稳固的规则保障。未来,基于协议的执行与后续谈判的完成,双边经贸与投资合作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