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释放开放新信号

外商投资 自贸区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我国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迎来重要举措,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于7月正式实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广阔的招商引资空间。此次修订通过大幅缩减限制性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市场活力,彰显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
一、限制性措施缩减30条 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本次修订是自1995年首次颁布以来的第七次调整,限制性措施总量从93条压减至63条,降幅达32%。其中制造业领域取消轨道交通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等关键领域准入限制,采矿业放开非常规油气、锂矿等战略资源开发,服务业则取消会计审计、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民生领域门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纯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宽,体现政策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性。
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面落地
结构性调整成为本次修订亮点,首次将鼓励类股比要求、限制类与禁止类条目整合为统一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该清单作为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实施依据,明确清单外领域不得设置限制性措施,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这种"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与国际通行规则全面接轨,显著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
三、新兴产业获重点扶持
鼓励类目录新增虚拟现实设备、3D打印关键零部件等8个高新技术条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城市停车设施等民生领域项目首次纳入。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先行试点政策显示,这类产业已吸引多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形成高端制造集群效应。政策导向表明,中国正通过精准引导外资流向,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四、制度型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对比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本次修订在透明度、可预期性方面实现突破。例如外轮理货、资信评级等专业服务领域取消股比限制,燃料乙醇等能源领域放开外资准入,这些举措直接回应了跨国企业长期关切。分析认为,这种制度型开放将有效对冲全球投资保护主义影响,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五、区域协同开放效应显现
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前沿区域,新版政策已引发连锁反应。苏州工业园区某德资企业负责人表示,汽车电子领域限制取消后,企业立即启动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基地扩建项目。这种政策红利的外溢效应,正在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态势。
此次外资准入政策的深度调整,既是对"稳外资"战略的贯彻落实,更是通过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向世界传递中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决心。随着7月新规实施,预计将在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新一轮投资热潮。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