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国重项目布局智能机器新蓝海

招商项目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6日
为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该项目投资2亿元,执行周期八年,聚焦高端制造、医疗康复、国防安全三大领域,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推动机器人技术源头创新,彰显科技创新在吸引高端产业资源方面的核心价值。
一、国家战略推动技术攻坚
该计划于2024年经两年论证后正式立项,是近年来智能制造领域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工程。项目将构建覆盖机器人设计、感知、控制的全链条研发体系,重点突破环境交互适配性、群体协同决策能力等瓶颈,为建立自主可控的机器人技术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二、面向三大核心应用场景
在高端制造领域,项目瞄准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打磨、卫星舱体柔性装配等复杂工艺需求;医疗康复方向重点研发神经外科手术辅助系统与外骨骼康复设备;国防安全应用则涉及极端环境侦察及群体协同作战平台。武汉东湖高新区已规划配套产业园区,率先承接实验室成果转化。
三、定义技术代际新标准
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共融系统具备三项革命性特征:采用仿生肌肉纤维与可变拓扑结构实现本体柔顺性;集成视觉/力觉/声场多模态传感器构建环境认知模型;通过分布式边缘计算框架支持百台级设备自主协同。这些特性将使机器人适应医疗救援、太空探测等非结构化场景。
四、构建自主创新技术底座
研究计划部署四项核心任务:发展刚柔耦合机构设计理论,突破人机安全交互瓶颈;建立跨模态感知融合算法体系,实现动态场景实时建模;创建群体智能控制架构,解决复杂任务分配问题;开发可重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工业4.0柔性产线重构。上海张江科学城已同步启动应用示范基地建设。
五、驱动产业链能级跃升
技术突破将直接赋能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包括高精度谐波减速器、多维力矩传感器、自适应控制器等关键组件。深圳宝安区机器人产业联盟的调研显示,项目成果有望带动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并创造高端制造领域二十余项国际专利。
六、创新科研组织机制
项目采用"前沿突破-技术验证-场景应用"三级推进模式,设立交叉学科专家组统筹机械、材料、人工智能等团队协作。通过建立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三大验证中心,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工程化迭代。杭州未来科技城已预留百亩用地建设临床转化基地。
七、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青年科学家突击队,在动态环境建模、群体博弈决策等前沿方向开展攻关。沈阳机器人创新中心数据显示,计划实施期内将培养百余位跨学科领军人才,推动建立国家级机器人性能测试认证体系。
八、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该计划标志着我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从"跟跑"转向"并跑"的关键布局。苏州工业园区的技术路线图显示,项目成果将推动中国机器人标准纳入ISO国际体系,并为全球智能制造贡献原创性技术范式。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加速实现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目标。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