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增长彰显经济活力 上海张江科学城发展动能强劲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2017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不仅扭转了此前税收增长持续放缓态势,更通过优化税收结构、落实减税政策,为各地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体现。
一、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态势显现。2017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8.7%,较2016年提升3.9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态势标志着税收增长持续放缓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税收弹性系数,即税收收入增幅与GDP现价增幅的比值接近0.8,处于合理区间,反映出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税收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更加凸显。这种协调增长不仅体现为税收总量的合理提升,更反映在税收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的同步推进上,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
二、产业税收结构优化 第三产业引领发展。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保持领先地位。2017年,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9.9%,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56.1%,较第二产业高出12.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特征在税收数据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势头尤为突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税收分别实现55.1%和36%的高速增长,展现出新兴服务业态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第三产业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印证了我国经济向服务型转变的步伐在加快。
三、减税降负政策落地见效 助力供给侧改革。2017年,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负决策部署,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营改增方面,重点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全年实现减税规模较2016年显著增加。新增减税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施后,2017年形成四个月的翘尾减税效应;2016年购进不动产进项税额的40%结转至2017年抵扣;2017年实施的增值税税率四档改三档政策,在政策实施后的半年内即实现减税;同时,随着政策培训力度加大和纳税人熟悉度提升,进项抵扣范围进一步扩大。营改增从制度上消除了重复征税,促进了产业链条的贯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小微企业与创新领域税收优惠成效显著。除营改增外,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通过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合计为企业减税454亿元,其中,将减半征收范围从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扩大到50万元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带来128亿元减税。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开展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政策试点、推进商业健康险税前扣除政策试点以及延续实施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合计实现减税200多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这些政策精准滴灌,为小微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心剂”。
五、税收征管效能提升保障收入质量。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离不开税收征管效能的持续提升。通过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加强税收大数据应用,实现对税源的精准监控和管理,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同时,优化纳税服务,简化办税流程,降低企业遵从成本,在提升征管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各地税务部门结合实际,创新征管方式,加强部门协同,形成了税收征管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征管效能的提升,既保障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也为政策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税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减税降负政策的落地,不仅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更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营改增促进了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不少制造业企业通过将研发、设计等服务环节分离出来,实现专业化发展,提升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激发了市场活力,支持了民营经济发展,小微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成为吸纳就业、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则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占比不断提升。这些政策共同作用,使得税收政策红利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七、区域税收协调发展 重点区域贡献突出。从区域发展来看,各地区税收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区域税收协调发展态势明显。重点经济区域和产业园区在税收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海张江科学城等创新园区,依托产业集聚优势和政策支持,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些区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招商引资,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中西部地区税收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区域发展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效逐步显现。
八、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2017年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进一步凸显了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充足的税收收入为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支持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同时,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精准实施税收调控,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九、纳税服务优化提升企业获得感。在落实减税政策的同时,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纳税服务,提升企业办税便利度。通过推行“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实现了更多办税事项网上办理,减少了企业跑腿次数和办税时间;简化办税流程,合并申报表单,减轻了企业申报负担;加强政策宣传辅导,通过多种渠道为纳税人解读政策要点,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营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税收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动力。
十、税收法治建设持续推进 营造公平环境。2017年,税务部门深入推进税收法治建设,严格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确保税收执法公平公正。通过完善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清理不合理的税收规定,提升税收政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加强税务稽查,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维护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和公平的市场环境。税收法治建设的推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促进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十一、绿色税收政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税收政策在促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落实资源税改革、环境保护税等绿色税收政策,引导企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2017年,相关绿色税收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反映出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生产方式逐步形成,税收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调控作用日益显现。
十二、税收数据反映消费市场活力提升。从税收数据来看,与消费相关的行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反映出消费市场活力持续提升。批发和零售业税收平稳增长,住宿和餐饮业税收增速加快,特别是新兴消费业态税收增长迅猛,显示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市场的繁荣不仅为税收增长提供了支撑,也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体现了我国经济内需潜力的持续释放。
十三、税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税务部门加大税收支持力度,通过落实减税政策、优化纳税服务等措施,切实减轻实体企业负担。制造业税收保持稳定增长,反映出实体经济发展态势向好;同时,税收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税收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十四、国际税收合作深化 服务对外开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税收合作日益深化。2017年,税务部门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加强国际税收协调,落实税收协定,为“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提供税收服务,解决跨境税收争议,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税收环境。国际税收合作的深化,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税收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十五、税收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税收信息化是提升征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2017年,税务部门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金税工程升级优化,实现了税收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共享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税收风险,提高了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税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十六、税收工作展望。2017年税收工作的成效,为后续税收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税务部门将继续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体系,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减税降负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保障。税收政策将更加聚焦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