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环保科技协作蓝图启动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环保部近日正式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系统回顾了“十二五”期间科技规划的执行成效和主要成就,同时明确指出了当前环保科技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战略路径。纲要强调,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先进技术和企业参与,强化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环境治理深度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本规划旨在优化顶层设计,加快解决核心环境问题,推动产业链升级。
一、回顾“十二五”阶段成果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多项关键技术应用于污染防控领域。水污染控制技术逐步成熟,成功助力江河湖海改善;大气监测系统升级覆盖全国重点城市;土壤修复实践初见成效,支撑了部分地区生态恢复。在固体废物资源化方面,创新模式实现废弃物高效再利用,整体环保效率提升,科技进步成为减排行动重要支撑。
二、当前环保科技主要短板
尽管前阶段成果突出,但当前发展中仍面临多重短板。一是预研能力滞后问题突出,部分研究项目局限于短期管理需求,缺乏对未来环境变化的系统性预测。二是协同机制薄弱,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中存在区域分隔、重复投入,缺乏整体统筹和高效协调。三是创新实力不足,专业队伍规模较小,顶尖人才缺失影响了技术突破。四是体系革新压力增大,现有体制无法适应新兴需求,亟待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
三、科技发展趋势与核心需求
展望未来,环保科技需强化前沿探索,聚焦智能化监测、绿色材料开发等重点方向。社会需求推动向综合治理转型,跨部门数据共享成为趋势;人工智能融入实时监控,提升响应效率。公众对清洁环境呼声高涨,需求包括快速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普及;国际标准引入将驱动全球合作,确保技术兼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四、重点工作方向与重大项目
纲要明确优先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工程。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覆盖京津冀等城市群,优化工业排放控制技术。土壤修复工程采用生物方法加速土地恢复。生态治理突出湿地保护,废物资源化推广工厂试点。化学品风险控制强化监测网络建设,核辐射安全升级系统屏障。这些项目强调技术国产化,支撑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五、京津冀协同治理科技工程
围绕国家战略,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项目,构建综合体系。关键技术包括水质一体化传感器开发、气溶胶协同捕获设备研发、土壤生物修复试剂试验。工业、农业、城市资源循环通过智能调配实现高效复用;区域协同管控平台整合政策规范,构建共享数据框架。示范工程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启动,预期建成多个示范区,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强化跨区域协作实效。
六、科技落地与区域支撑
地方城市如上海、广州同步响应,推广试点方案吸引产业投资。科技创新中心在重点区域设立,加速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计划纳入高校合作,壮大专业队伍。国际合作渠道拓宽,聚焦技术引进和经验交流,确保规划目标稳步推进。长期看,此举将巩固绿色发展基础,提升全球环保话语权。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