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市场引资热土领航发展
金融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枢纽,其年度交易额连续突破1300万亿元,成为招商引资的强力引擎,吸引全球资本聚焦。完备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机构聚集,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同时服务于国家战略布局和创新发展需求。
一、金融市场交易规模持续领先。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年度总交易量稳居千三万亿元以上高点,展现了强劲的市场活力。作为全球金融要素最齐全的城市之一,涵盖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等多层次市场,奠定了其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此高交易量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上海多年金融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反映了资本流动的稳健性与效率提升。在交易结构上,直接融资贡献率显著,其中近九成来源于当地市场的高效运作,推动产业链融合与经济稳定运行。
二、金融机构生态优势明显。上海持牌机构数量突破1500家,包括外资机构占比达三分之一,形成国际与本土资本协同的发展格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化组织在此落户,强化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全球覆盖能力。这一机构聚集效应得益于持续优化的招商引资环境,通过放宽准入限制、健全法治框架和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高效率低风险的金融生态,成为企业融资与国际合作的首选平台。
三、金融开放创新加速推进。自贸区与金融中心联动发展,驱动改革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深化,增强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支撑。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拓展全球网络体系,提高辐射力与影响力。2017年后,上海坚持扩大国际合作,如放宽外资机构限制,强化投融资中心功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确保金融服务高效对接实体经济领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法治体系与信用机制不断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强,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坚实保障。环境优化作为核心基础,体现在金融科技应用和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上,提升了交易透明度和市场信任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上海聚焦金融服务供给质量提升,有序引导资金跨市场流动,确保金融健康与实体需求的精准匹配。
五、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明确。至202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适配的全球领先金融中心,上海正迈入冲刺阶段。此愿景基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和深化改革任务展开。实践中强化科创支持,推动资金向创新领域倾斜,增强了市场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上述措施,上海正巩固其全球地位,辐射更广的金融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