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价格机制革新助推市场化进程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上海深入推进价格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大幅精简政府定价项目释放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招商引资战略。该项改革不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更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一、定价目录实现历史性精简
上海市在2023年启动的新版定价目录修订中,将政府定价事项压缩至50项,较2018年版缩减率超过53%。此次调整标志着行政性价格管理范围收窄至管网输配、资源稀缺、自然垄断及重要公用公益事业等关键领域,超过八成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全由市场形成。
二、专业服务领域成为放权重点
价格松绑集中在三类关键领域:技术检测、融资担保等生产性专业服务;建筑设计、工程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殡葬服务、保障房物业等民生关联度高的公共服务。在危险废弃物处置等环保领域,首次引入市场化竞价机制。
三、建立动态价格形成机制
在天然气终端销售、部分景区门票等领域实施"上限管理+浮动区间"机制,允许经营主体在政府划定的价格区间内自主调价。对律师服务、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推行"行业公约+事后备案"监管模式,既保障市场灵活性又防范无序竞争。
四、民生领域实行分类引导
对房地产经纪、民办教育等民生敏感领域采取"市场调节+标准规范"管理。在住房租赁市场建立中介服务星级评价体系,将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挂钩;民办高校实行学费备案公示制度,教育部门同步建立办学成本监测机制。
五、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发展改革部门完善三项监管机制:重点领域成本调查制度,对供水供气企业实施定期成本监审;市场异常波动预警系统,动态监测粮油肉蛋等民生商品;跨部门联合惩戒制度,对哄抬物价行为实施信用约束。
六、关键领域保留必要管控
对电网输配、天然气管网等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环节维持政府定价。居民水电气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在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领域实施环保导向的差别化收费政策。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继续实行公益性票价机制。
七、改革遵循分步实施路径
首批放开机动车检测、部分专业培训等46项收费标准。2024年重点推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分类管理,对特需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基本医疗服务维持政府指导价。在食盐批发、邮政普遍服务等领域探索过渡期价格双轨制。
八、改革效应持续释放
市场化定价显著优化资源配置,物流企业运输成本平均下降3.2%,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压缩15%。在检验检测领域,新成立民营机构数量同比增长27%,服务报价较改革前降低约18%。2024年上海在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市场竞争"指标排名提升9位。
上海通过系统性价格机制改革,构建起"政府管底线、市场定价格、行业促规范"的新型治理体系。在未来改革蓝图中,将进一步扩大竞争性领域价格放开范围,完善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注入持续动能。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