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交流谋共赢 跨国传媒联纽带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日前会晤国际传媒集团高层代表,双方就深化文化产业领域合作达成多项共识,为当地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本次会面聚焦数字化时代媒体创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双方表达了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拓展多维度合作的愿景。
一、上海作为全球信息枢纽的战略定位
上海作为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的核心功能正加速构建。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驱动下,上海聚焦构建开放型传媒产业体系,先后推出促进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18条专项政策。陆家嘴金融城已吸引42家国际传媒机构设立区域总部,徐汇西岸传媒港建成亚洲首条4K/8K影视制作全产业链。去年上海数字媒体产业营收突破5800亿元,其中涉外媒体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23%,彰显城市国际化媒介生态的显著提升。
二、新闻集团在沪发展轨迹回溯
该跨国传媒集团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已在上海布局多项战略投资。集团参与建设的静安国际传媒产业园,集聚了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其与沪上高校共建的影视人才孵化基地,已培养专业人才超1200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集团旗下科技企业开发的AI新闻采编系统,已在上海报业集团实现商业化应用,大幅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三、国际传媒机构在沪战略布局
近年来,包括维亚康姆、贝塔斯曼等16家国际传媒企业相继扩大在沪投资规模。前滩国际传媒特区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云端内容存储中心,数据处理能力达每秒280万亿次。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引进的跨国合作项目中,新媒体技术研发占比达65%,覆盖人工智能写作、全息影像传播等前沿领域。上海特有的"文创+科技"产业政策组合,为国际传媒机构提供包括税收减免、人才公寓等7类专项支持。
四、数字经济浪潮下的媒体创新
面对5G通信技术变革,上海在虹桥国际数字内容枢纽构建媒体融合创新平台。该平台开发的融媒体智慧云,成功接入17个国家主流媒体的内容数据库,实现21种语言实时互译功能。最新统计显示,通过上海数字内容出口基地输出的原创IP产品,海外用户触达量已达3.2亿人次,其中"中国故事"系列数字专辑在北美地区播放量突破15亿次。
五、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媒体角色
当前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国际媒体机构深度参与智慧城市信息体系建设。在临港新片区,融合传媒技术的智慧交通导览系统覆盖率达89%;南京西路智慧商圈采用的沉浸式消费导引,使商业转化率提升37%。市经信委数据显示,未来三年上海将在重点文化项目投资超200亿元,其中数字媒体基础设施投入占比将达45%,形成具有全球辐射力的智能传播矩阵。
六、文化交流互鉴的深度实践
基于长三角文化协同发展机制,上海建成国际媒体合作交流中心,定期举办全球传媒领袖圆桌会议。该中心创设的"一带一路"传媒工作坊,已促成沿线24国内容制作机构签约78个合作项目。在中华艺术宫常设的数字文物展区,运用全息复原技术再现的故宫珍品,日均接待量达1.5万人次,其中外籍访客占比32%,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典范案例。
七、未来合作路径的多元拓展
双方在探索数字内容确权机制、构建元宇宙传播标准等方面达成深化合作意向。即将启动的浦东国际媒体创新园,规划打造全球首个媒体区块链版权交易平台。该平台试运行阶段将实现版权交易自动化结算,预计可使内容创作者版权收益提高40%。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期发布的《文化科技企业上市指引》,为国际传媒机构提供包括红筹架构在内的5种融资通道选择。
八、人才战略支撑产业升级
在人才培养领域,上海徐汇区已建立首个全媒体人才认证体系,涵盖从4K超高清制作到虚拟主播运营的23项专业技能认证。市政府新设立的国际传播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2亿元支持跨国媒体人才交流,其中青年创意人才驻留计划已覆盖32个创意城市网络成员。位于青浦的传媒技能培训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绿幕摄制中心,年培训高端技术人才超3000名。
九、长三角文化协同战略进展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海牵头建立区域媒体内容协作网,实现31城市媒体资源云端共享。该网络运行的"江南文化"数字联展平台,聚合优质数字内容产品逾16万件,月活用户达2200万。沪苏浙皖联合成立的数字版权服务联盟,推出跨区域确权登记系统,将作品登记周期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72小时,有效激活区域创意生态。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