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改革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
国企改革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在近期多地推进的国企改革行动中,上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通过重组整合与试点创新双向发力,为全国国企改革提供新样本。当地围绕招商引资与资本运作,重点推动清洁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职业经理人制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战略性重组聚焦核心产业
上海通过跨区域、跨行业整合,将国有资本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集中。某省级国资平台通过吸收合并多家科技型企业,形成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的产业集团;另一家交通类国企则通过剥离非主业资产,联合社会资本组建新能源物流子公司,实现资产周转率提升。
二、混改试点引入市场化机制
在金融、商贸等领域,上海推出差异化混改方案。某商贸集团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核心业务板块股份制改造;部分竞争类企业试点员工持股计划,建立超额利润分享机制,2024年首批试点企业人均效能同比提高12%。
三、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升级
两家市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已完成改组,采用“管资本”模式运营。其中一家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投向人工智能领域,另一家通过跨境并购获取海外高端装备技术,同步推动参股企业科创板上市。监管机构对其授权事项已扩大至规划制定、股权激励等关键环节。
四、区域性改革形成联动效应
长三角国资联盟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上海某园区与苏州国资联合设立产业园区,重点培育航空航天产业链。区域内已实现国有资产交易信息共享,累计推动7个跨省市重组项目落地。
五、监管体系优化提升效能
上海建立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动态监测企业负债率、投资回报等核心指标。对24家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纳入评价体系。2024年首批授权放权清单涉及重大投资决策等18类事项。
当前改革仍面临同质化竞争、历史包袱化解等挑战,下一步将通过资产证券化、专业化整合等方式,力争在三年内推动85%以上市属国企完成战略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