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全方位保障夏季用电平稳运行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当前上海正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能级提升。确保安全可靠的电能供应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支撑要素之一。电力管理部门已部署多层次保障体系,依托智能电网建设与精细化管控能力,为城市夏季运行筑起坚实防线。
一、用电负荷预测与能源调配
2018年夏季高峰负荷预计达3300万千瓦峰值。通过本地电源(2100万千瓦)与跨区域受电(1500万千瓦)协同调度,总供电能力达3600万千瓦,裕度空间充足。此预案首次引入动态负荷预测模型,结合历史气象数据与实时经济运行指标进行滚动修正,有效提升预案精准性。
二、电网基础设施升级工程
完成35千伏及以上重点工程100项,新增变电容量1111万千伏安,同步建设智能配电站176座、改造低压线路458公里。特别在浦东张江、临港新片区等核心发展区域,实施双环网接线模式改造,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城市核心区电缆化率已达93%,显著降低极端天气故障风险。
三、智能化运维管控体系
全面应用配电物联网技术,12万台配电变压器搭载智能监测装置,实时感知设备温度、负载率等38项参数。8万条配网线路配置自动故障定位系统,将停电研判时长压缩至3分钟内。针对59座地下变电站建立水浸预警平台,联动市政排水系统实现主动防御。
四、立体化应急响应机制
在全市划分47个电力保障网格,设置173个驻点形成"15分钟抢修圈"。配备32辆发电车、58台智能巡检无人机及1600人专业梯队。创新实施"四级应急+双盲演练"模式,模拟台风、持续高温等6类极端场景处置流程,确保负荷调控指令10分钟内执行到位。
五、重大活动专项保障措施
结合国际进口博览会保电需求,在虹桥枢纽区域部署"零停电"计划:22条架空线入地工程采用激光雷达测绘施工,应用带电作业机器人完成83%搭接操作;建立重点用户"一馆一策"用能档案,对精密制造企业实行电压波动分级管控。同时通过错峰施工、声屏障隔离等措施,将工程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下。
六、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
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推进节能减排,外高桥第三发电厂等主力电源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供电煤耗降至282克/千瓦时。临港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30万千瓦,首次实现清洁能源参与高峰调峰。全市已建成152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形成60万千瓦可调节负荷资源池。
当前上海已构建"预控-监测-处置-恢复"全过程保障链,通过政企协同机制实现电力、水务、交通等43个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在极端工况下,可分级启动600万千瓦柔性负荷调控,确保医院、轨道交通等生命线工程绝对用电安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