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博会释放信号:“十三五”环保年投入将达两万亿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上海环博会期间释放重要信号,“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领域年度投入预计提升至两万亿元,较此前万亿元级别规模实现翻倍。这一规划聚焦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核心目标,通过强化约束性指标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升级,为环保产业带来技术研发、市场扩容等多重机遇,助力相关领域招商引资与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一、规划升级: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攻坚的投入转向
“十三五”环保投入的提升,源于环境治理需求与国家战略的双重驱动。此前年度,我国环保投入已稳定在万亿元级别,重点支持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重点区域减排工程。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等政策先后落地,环境治理从单一污染物控制转向多要素协同攻坚,倒逼投入规模与结构优化。规划编制过程中明确,两万亿元年度投入将重点向质量改善倾斜,兼顾总量减排与风险防控,形成“规模增长+效能提升”的双轨模式。
二、核心目标:构建与全面小康适配的生态基线
根据规划设定,到2020年生态环境治理需实现多维度突破。在污染物控制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此前阶段显著下降,重点行业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空气质量上,PM2.5浓度超标城市比例减少,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水环境治理聚焦饮用水安全与重点流域改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领域,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风险得到初步管控,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同时,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增强,为全面小康社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三、指标体系:总量与质量双约束的制度创新
“十三五”环保规划延续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框架,同时首次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硬性考核。在原有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指标基础上,新增细颗粒物(PM2.5)、地表水优良比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面积等质量导向因子。指标设置既强化“减排硬任务”,又明确“质量硬标准”,通过量化考核推动地方政府从“被动减排”向“主动治质”转变,形成更科学的生态治理评价体系。
四、投入方向:三大领域引领万亿资金流向
两万亿元年度投入将重点覆盖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领域。大气治理聚焦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清洁化,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及机动车尾气管控;水环境治理以流域为单元,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全覆盖及重点湖泊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防治则启动农用地分类管理与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试点。此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环保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基础能力建设也将获得资金倾斜。
五、资金机制: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力
为保障投入落地,规划构建多元化资金筹措体系。中央与地方财政将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强、外溢效应显著的治理项目;同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在重点流域、产业园区等区域,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基金与绿色信贷贴息机制,降低社会资本参与环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形成“财政撬动、市场跟进”的投入格局。
六、产业机遇:环保市场迎来扩容与升级窗口期
投入规模的翻倍将直接拉动环保产业增长。在装备制造领域,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处理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等需求激增,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环境服务市场加速细分,从工程建设向运营维护、环境咨询、第三方治理等全链条延伸;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焦点,膜分离、低温脱硝、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重点环保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形成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
七、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体系的系统化构建
“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实现系统性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行,建立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制度;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全国覆盖,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数据质量与共享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扩大,明确污染者担责的法律责任;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逐步健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联防联控平台,推动环境治理从“属地管理”向“区域共治”跨越。
八、实施成效:为后续生态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环保投入的持续加码,推动我国环境质量实现阶段性改善。空气质量方面,重点区域PM2.5浓度较规划初期下降超过20%,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80%以上;水环境质量中,地表水优良比例提高至70%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降至5%以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初步建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这些成效不仅为“十三五”全面小康目标实现提供生态支撑,也为后续“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环境治理积累了资金管理、技术应用与制度创新经验。
环保投入的提升既是生态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两万亿元年度投入的落地,推动我国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治理”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也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一、规划升级: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攻坚的投入转向
“十三五”环保投入的提升,源于环境治理需求与国家战略的双重驱动。此前年度,我国环保投入已稳定在万亿元级别,重点支持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重点区域减排工程。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等政策先后落地,环境治理从单一污染物控制转向多要素协同攻坚,倒逼投入规模与结构优化。规划编制过程中明确,两万亿元年度投入将重点向质量改善倾斜,兼顾总量减排与风险防控,形成“规模增长+效能提升”的双轨模式。
二、核心目标:构建与全面小康适配的生态基线
根据规划设定,到2020年生态环境治理需实现多维度突破。在污染物控制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此前阶段显著下降,重点行业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空气质量上,PM2.5浓度超标城市比例减少,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水环境治理聚焦饮用水安全与重点流域改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领域,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风险得到初步管控,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同时,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增强,为全面小康社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三、指标体系:总量与质量双约束的制度创新
“十三五”环保规划延续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框架,同时首次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硬性考核。在原有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指标基础上,新增细颗粒物(PM2.5)、地表水优良比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面积等质量导向因子。指标设置既强化“减排硬任务”,又明确“质量硬标准”,通过量化考核推动地方政府从“被动减排”向“主动治质”转变,形成更科学的生态治理评价体系。
四、投入方向:三大领域引领万亿资金流向
两万亿元年度投入将重点覆盖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领域。大气治理聚焦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清洁化,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及机动车尾气管控;水环境治理以流域为单元,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全覆盖及重点湖泊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防治则启动农用地分类管理与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试点。此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环保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基础能力建设也将获得资金倾斜。
五、资金机制: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力
为保障投入落地,规划构建多元化资金筹措体系。中央与地方财政将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强、外溢效应显著的治理项目;同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在重点流域、产业园区等区域,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基金与绿色信贷贴息机制,降低社会资本参与环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形成“财政撬动、市场跟进”的投入格局。
六、产业机遇:环保市场迎来扩容与升级窗口期
投入规模的翻倍将直接拉动环保产业增长。在装备制造领域,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处理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等需求激增,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环境服务市场加速细分,从工程建设向运营维护、环境咨询、第三方治理等全链条延伸;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焦点,膜分离、低温脱硝、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重点环保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形成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
七、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体系的系统化构建
“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实现系统性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行,建立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制度;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全国覆盖,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数据质量与共享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扩大,明确污染者担责的法律责任;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逐步健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联防联控平台,推动环境治理从“属地管理”向“区域共治”跨越。
八、实施成效:为后续生态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环保投入的持续加码,推动我国环境质量实现阶段性改善。空气质量方面,重点区域PM2.5浓度较规划初期下降超过20%,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80%以上;水环境质量中,地表水优良比例提高至70%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降至5%以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初步建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这些成效不仅为“十三五”全面小康目标实现提供生态支撑,也为后续“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环境治理积累了资金管理、技术应用与制度创新经验。
环保投入的提升既是生态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两万亿元年度投入的落地,推动我国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治理”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也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北外滩资本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
2025-09-01
漕河泾高新企业集群扩容显创新活力
2025-09-01
杨浦深化区校合作共绘环同济科创蓝图
2025-09-01
奉贤特色小镇集群:产城融合新样本
2025-09-01
青浦科技创新成果闪耀市科技奖励殿堂
2025-09-01
青浦跨境示范园区构筑上海电商新高地
2025-09-01
上海推介会开启西博会全球招商新篇章
2025-09-01
上海张江科技创新高地自主创新新篇章
2025-09-01
上海紫竹高新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5-09-01
上海自贸深化招商引资引全球资本聚焦
2025-09-01
上海自贸银行准入清单优化引投资热潮
2025-09-01
上海打造百个升级版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2025-09-01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