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市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稳健增长

金融业 企业融资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15.37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显现,为各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环境。总体来看,融资结构不断优化,直接融资占比有所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呈现稳健态势。2018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37万亿元,虽比上年同期少2.32万亿元,但在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的背景下,仍保持了合理的增长水平,基本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从单月数据看,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1万亿元,比上月多2768亿元,显示出融资活跃度有所提升,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区间。
二、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贷款占比显著提升。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3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3.2%,同比高18.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作为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这表明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继续呈现收缩态势,这是金融去杠杆、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降低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
三、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债券净融资1.59万亿元,同比多1.41万亿元,占比10.3%,同比高9.3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7万亿元,同比多1438亿元,占比11%,同比高2.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的增加,反映了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助于降低企业对间接融资的依赖,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099亿元,同比少2918亿元,占比2%,同比低1.4个百分点,股票融资规模的下降可能与市场环境等因素有关。
四、社会融资规模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总体而言,2018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融资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人民币贷款的稳定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直接融资的发展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表外融资的规范则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些变化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各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背景下,良好的融资环境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