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出台针对性措施防范金融风险护航发展

金融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上海近期召开全市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提出将研究出台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会议指出,当前金融领域面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等新态势,非法集资形势严峻,需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全流程监管等多方面举措,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一、认清金融风险新形势,增强防范化解紧迫感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业态丰富、市场主体多元,随着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金融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非法集资活动手段不断翻新,突出表现为诱惑性强,常以“高收益”“低风险”为噱头吸引投资者;隐蔽性高,通过线上平台、社交网络等渠道传播,运作模式复杂;识别难度大,部分活动披着“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外衣,混淆公众认知;跨区域跨领域传染特征明显,资金流动快、涉及范围广,一旦发生风险易引发连锁反应。会议强调,需深刻认识金融风险的渗透性、关联性和极端危害性,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构建“四早”工作机制,提升风险防控主动性
会议明确,要完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的工作机制,推动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在早发现环节,将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主体的监测排查,依托金融监管信息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对资金异常流动、交易行为异常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早研判方面,将建立常态化风险研判机制,组织金融监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及专业机构,定期分析金融市场运行态势,研判潜在风险点及发展趋势。早预警环节,将针对不同类型风险制定分级预警标准,通过风险提示、预警通报等方式,及时向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早处置方面,将完善风险处置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风险发生后能够快速响应、果断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
三、强化全流程监管体系,筑牢风险防范制度防线
为有效防范准金融、类金融类活动风险,会议提出要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在准入管理上,将严格准金融、类金融企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对注册资本、股东资质、经营场所等方面的审查,从源头上防范不合格主体进入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将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测,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同时,将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责任,明确监管分工,避免监管真空;创新借鉴社会管理办法,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管评估,提升监管专业性和客观性;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企业依法予以取缔;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动行业制定自律规范,加强会员管理和培训,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依托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违法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提高违法成本。
四、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索风险防控先行经验
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适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需要,在全国率先探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办法措施。将结合上海金融市场开放创新实践,加强对跨境金融风险、金融科技风险等新领域的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上海特色的监管规则。同时,将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及其他省市的金融风险联防联控,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处置等协作机制,共同防范跨区域金融风险。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为金融创新发展留出空间,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全国金融风险防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