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打造科创产业新高地的路径探索

科技创新 产业集聚区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
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背景下,上海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布局双轮驱动,重点围绕临港新片区等核心区域,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上海正着力破解产业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率先开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产业化项目储备。通过制定《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下一代通信、高端装备、绿色低碳三大先导产业方向,建立动态项目库。张江科学城同步推进“药谷”“医械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形成“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配套能力。
二、破解转型断层,完善梯度转移机制
针对产业转移中的断档问题,上海建立市级统筹的“淘汰-承接-升级”联动机制。奉贤区通过“园区再造计划”,将原生物科技园区32家关停企业地块整合为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引入12家产业链核心企业。宝山区联合江苏太仓、浙江嘉兴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平台,引导钢铁、化工等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异地升级。
三、创新政策工具,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海推出“科创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对处于孵化、加速、成熟不同阶段的企业实施差异化扶持。在临港试点“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抵扣”政策,国有企业技术转让收益最高可抵扣50%应缴利润。浦东新区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智能制造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装备应用。
四、深化产城融合,提升综合服务能级
借鉴苏州工业园经验,临港新片区推行“产城一体化”开发模式,同步建设国际社区、优质学校和三甲医院。金桥开发区改造存量工业用地,新增人才公寓28万平方米与商业配套15万平方米,实现通勤半径内职住平衡。全市范围内推广“产业社区”标准,要求新建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占比不低于20%。
五、扩大开放合作,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园与挪威、新加坡企业共建离岸创新中心,开展船舶低碳技术联合攻关。嘉定汽车城引进德国工业4.0技术服务中心,带动本土零部件企业智能化改造。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跨境数据流动便利化机制,支撑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领域跨国研发合作。
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与精准化产业施策,上海正加快形成以临港新片区为引领、多区域协同的科创产业生态。未来将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培育”的创新链条,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