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业稳健发展 增加值年均增长12.2%

金融业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4日
近年来,上海金融业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2%,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金融体系从单一到多元 筑牢发展根基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体,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随着改革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多层次金融体系。银行业方面,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加,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从最初的几家国有银行发展到如今涵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多种类型的银行体系。证券业从无到有,股票、债券等市场逐步建立并发展,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重要平台。保险业则从传统的财产险、人身险向健康险、农业险、责任险等多元化领域拓展,风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这一过程中,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支付清算、征信体系等逐步健全,为金融业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融资渠道持续拓宽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聚焦主业,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信贷投放方面,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67.3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26万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社会融资规模稳步扩大,从2012年的15.8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9.4万亿元,融资渠道从传统的间接融资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转变,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
三、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发展,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板块相继推出或改革,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差异化融资服务。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不断提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1.6%提升至2017年的4.5%,有效降低了企业杠杆率,优化了融资结构。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国债、地方政府债、企业债等成为政府和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四、保险市场扩容提质 风险保障作用凸显
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风险意识增强,保险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保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达36581亿元,较2012年增长1.4倍,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显著提升。保险产品从传统的保障型向保障与服务融合型转变,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风险保障;健康保险快速发展,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巨灾保险试点稳步推进,提升了社会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保险资金运用范围不断拓宽,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实体经济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深化金融改革 守住风险底线
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金融市场活力。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化解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金融风险整体可控,金融体系韧性不断增强,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在金融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未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