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携手上海顶尖科研机构深化创新药物研发合作

技术研发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上海市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跨国企业与本土科研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近期拜耳与在沪国家级研究所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聚焦创新药物技术突破,标志着外资企业与我国基础科研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

一、合作历史与战略升级
拜耳与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合作始于1996年,2010年完成首轮协议续签。此次新协议将合作期限延续三年,重点从传统化合物开发转向尖端合成技术攻坚。双方确认将在三大领域深化协同创新:一是新型有机合成方法学开发,二是天然活性分子结构修饰技术,三是金属催化反应在药物分子构建中的应用。

二、技术创新方向突破
基于前两期合作中成功开发的多项手性合成技术,新阶段研究将着力突破两类核心难题:药物分子绿色合成路径设计、复杂天然产物高效衍生体系构建。特别在生物相容性催化剂研发领域,双方将共享专利池与实验设施资源。据悉,该合作已积累26项技术储备,其中5项进入跨国药企临床前评估阶段。

三、产学研融合的示范价值
此种合作模式成为外资药企在华研发转型的典型范式:一方面通过本土科研机构实现技术源头创新,另一方面依托拜耳全球研发网络加速成果转化。上海张江药谷相关负责人指出,此类协作有效连接了基础科研与产业化通道,近五年已有7个合作衍生项目进入上海市重点新药专项扶持名单。

四、全球研发网络的战略协同
拜耳在全球布局的四个核心研发中心中,上海站点定位为有机合成技术创新枢纽。其研发管线中12%的候选药物涉及金属有机化学技术,而该领域正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学科优势所在。统计显示,拜耳近年在中国开展的11项研究合作中,有9项选择与国家级科研院所联合实施。

五、区域科研生态赋能效应
上海市通过搭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已吸引19家跨国药企建立定向研发合作。生物医药产业招商数据显示,此类合作年均带动相关领域研发投入增长23%。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监测表明,研究所近三年技术许可收入中,跨国企业合作占比达58%。

六、产业创新链深度整合
区别于单纯的技术引进,本轮协议明确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机制:拜耳每年将派驻研发团队入驻联合实验室,研究所同步开放硕博联合培养名额。这种人才流动模式使产业化经验直接注入科研前端,近三年已促成3项突破性技术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开发。
当前全球医药研发向源头创新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跨国药企与顶级科研机构的深度捆绑,正在重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此类合作不仅为药物研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更通过人才、资本、数据的多维度融合,持续强化我国在全球医药创新体系中的战略节点地位。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