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商务区:构建全域协同投资促进网络体系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上海虹桥商务区以投资促进与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联动22家多元主体打造覆盖全域、辐射长三角及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通过创新协同机制推进招商引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一、网络体系升级:从“政策吸引”到“生态协同”的跨越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上海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工作历经多阶段发展。此次22家节点单位的系统整合,标志着其投资促进网络进入“3.0版”时代。相较于早期以政策优惠为主导的“1.0版”和以平台建设为重点的“2.0版”,“3.0版”网络更强调多元主体的深度协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构建起“上下联通、内外互动”的全域化招商生态。这一升级不仅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更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多元节点构成:汇聚各方力量的“协同矩阵”
该投资促进网络以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与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为“圆心”,22个节点单位作为关键支撑,形成覆盖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协同体系。节点构成呈现显著的多元特征:既有负责区域开发的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也有连接市场资源的行业协会;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主体;地域分布上,不仅包括上海本地单位,还有来自长三角兄弟省市及海外的合作机构。这种多元布局确保网络既能深耕商务区内部资源,又能有效链接长三角腹地与全球市场,形成“面向商务区、面向长三角、面向全世界”的立体服务格局。
三、分中心与工作站:区域开发的“一线引擎”
网络中的分中心与工作站承担着区域开发与产业导入的核心职能。分中心由商务区各片区开发机构担纲,包括南虹桥公司、西虹桥公司、临空办等,主要聚焦片区内新产业培育、新载体建设与新平台打造,推动产业布局与空间规划的深度融合。工作站则由地产虹桥及新虹街道、华漕镇、新泾镇、程家桥街道、徐泾镇、江桥镇等6个街镇组成,负责结合区域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促进产业项目落地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两类节点通过紧密联动,形成“片区开发+属地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招商引资提供坚实的空间载体与服务保障。
四、联络站与服务站:内外联动的“桥梁纽带”
联络站与服务站作为网络的“外延触角”,承担着信息传递与形象推介的重要功能。联络站由省级商会、海外机构等组成,服务站则聚焦长三角城市商会机构,两者均不承担具体招商任务,也不涉及经济利益,主要通过自身渠道资源,向目标群体宣传虹桥商务区的投资政策、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同时收集市场需求与企业诉求,形成“政策传达—需求反馈”的双向沟通机制。例如,长三角区域的商会机构可及时将商务区政策传递给民营企业,海外机构则利用全球网络扩大虹桥商务区的国际影响力,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协同机制创新:提升效能的“制度保障”
为确保网络高效运转,虹桥商务区建立了系统化的协同机制。各节点单位通过日常沟通衔接、定期信息共享、专题合作对接等方式,实现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管委会作为统筹主体,负责明确各节点职责定位,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重点问题,推动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补位”的工作合力。这种机制创新有效避免了资源分散与重复建设,提升了投资促进工作的精准度与效率,使网络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与企业需求,为招商引资提供灵活高效的制度支撑。
六、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网络的构建,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衔接。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区域,商务区通过网络协同,重点服务全球数字贸易港建设,吸引数字贸易、总部经济、高端服务等领域优质项目落地。上半年,网络运行已显现积极成效,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过半,引进各类总部企业完成全年目标八成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商务区将持续深化网络节点作用,加大对接合作力度,深化联动融合效应,推动投资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网络体系升级:从“政策吸引”到“生态协同”的跨越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上海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工作历经多阶段发展。此次22家节点单位的系统整合,标志着其投资促进网络进入“3.0版”时代。相较于早期以政策优惠为主导的“1.0版”和以平台建设为重点的“2.0版”,“3.0版”网络更强调多元主体的深度协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构建起“上下联通、内外互动”的全域化招商生态。这一升级不仅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更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多元节点构成:汇聚各方力量的“协同矩阵”
该投资促进网络以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与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为“圆心”,22个节点单位作为关键支撑,形成覆盖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协同体系。节点构成呈现显著的多元特征:既有负责区域开发的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也有连接市场资源的行业协会;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主体;地域分布上,不仅包括上海本地单位,还有来自长三角兄弟省市及海外的合作机构。这种多元布局确保网络既能深耕商务区内部资源,又能有效链接长三角腹地与全球市场,形成“面向商务区、面向长三角、面向全世界”的立体服务格局。
三、分中心与工作站:区域开发的“一线引擎”
网络中的分中心与工作站承担着区域开发与产业导入的核心职能。分中心由商务区各片区开发机构担纲,包括南虹桥公司、西虹桥公司、临空办等,主要聚焦片区内新产业培育、新载体建设与新平台打造,推动产业布局与空间规划的深度融合。工作站则由地产虹桥及新虹街道、华漕镇、新泾镇、程家桥街道、徐泾镇、江桥镇等6个街镇组成,负责结合区域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促进产业项目落地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两类节点通过紧密联动,形成“片区开发+属地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招商引资提供坚实的空间载体与服务保障。
四、联络站与服务站:内外联动的“桥梁纽带”
联络站与服务站作为网络的“外延触角”,承担着信息传递与形象推介的重要功能。联络站由省级商会、海外机构等组成,服务站则聚焦长三角城市商会机构,两者均不承担具体招商任务,也不涉及经济利益,主要通过自身渠道资源,向目标群体宣传虹桥商务区的投资政策、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同时收集市场需求与企业诉求,形成“政策传达—需求反馈”的双向沟通机制。例如,长三角区域的商会机构可及时将商务区政策传递给民营企业,海外机构则利用全球网络扩大虹桥商务区的国际影响力,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协同机制创新:提升效能的“制度保障”
为确保网络高效运转,虹桥商务区建立了系统化的协同机制。各节点单位通过日常沟通衔接、定期信息共享、专题合作对接等方式,实现资源互通与优势互补。管委会作为统筹主体,负责明确各节点职责定位,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重点问题,推动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补位”的工作合力。这种机制创新有效避免了资源分散与重复建设,提升了投资促进工作的精准度与效率,使网络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与企业需求,为招商引资提供灵活高效的制度支撑。
六、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虹桥商务区投资促进网络的构建,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衔接。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区域,商务区通过网络协同,重点服务全球数字贸易港建设,吸引数字贸易、总部经济、高端服务等领域优质项目落地。上半年,网络运行已显现积极成效,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过半,引进各类总部企业完成全年目标八成以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商务区将持续深化网络节点作用,加大对接合作力度,深化联动融合效应,推动投资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上海商品房成交环比下滑超四成 招商引资稳中有进
2025-08-23
上海张江:20条外资新政撬动高端制造业新格局
2025-08-23
浦东开放新高地:国际人才集聚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2025-08-23
上海:中国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推动力量
2025-08-23
上海临港南大智慧城市:绘就三生融合新典范蓝图
2025-08-23
上海浦东物流园区:物流业发展呈现高位趋缓态势
2025-08-23
北京上海等城市加速布局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新业态
2025-08-23
宝山长滩文化艺术体巨幕影院新进展助力文旅发展
2025-08-23
北虹桥时尚创意园开园 上海再添时尚产业新引擎
2025-08-23
上海:激活工业旅游新动能 构建文旅产业新格局
2025-08-23
上海崇明:以“生态+体育”战略打造运动休闲岛
2025-08-23
上海国际茶博会:以茶为媒促产销 赋能产业转型
2025-08-23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