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强化产业地图统筹布局 破解区域同质竞争难题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为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上海市正加速编制覆盖全域的产业地图,通过明确各区主导产业定位,遏制低效同质化竞争。在近期举行的政府工作会议上,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该地图将包含现状评估与未来规划双重维度,重点解决产业分散、特色不鲜明等积弊,强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领域的布局。
一、产业同质化倒逼顶层设计重构
近年来,上海部分区域在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领域出现重复布局现象。以汽车产业为例,浦东、嘉定、临港等多地均提出发展目标,导致资源分散。2023年第三方评估显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度仅为深圳的68%,苏州的75%,暴露出区域协同不足的短板。此次产业地图编制明确要求市级部门建立项目准入否决机制,对不符合区域主导定位的产业项目实行刚性约束。
二、科技变革催生动态调整机制
随着“AI+”“5G+”等融合业态爆发,传统产业边界日益模糊。2022年至2024年,上海新兴产业链定义已发生37项技术性修订,如智能网联汽车从单一制造业扩展至车路协同、高精地图等跨界领域。产业地图创新采用“双图层”设计:基础图层锁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长期战略产业,动态图层每半年更新前沿技术衍生领域,确保规划与科技演进同步。
三、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
针对历史形成的产业分散问题,上海计划通过三项措施提升显示度:建立跨区产业转移补偿机制,对迁入主导功能区的企业给予税收分成;设立200亿元规模的产业整合基金,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并购;在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等五大枢纽节点实施“链长+园长”双负责制,2025年前培育20个千亿级特色集群。
四、国家战略引领长效投入
在集成电路等领域,上海明确“十年周期”投入原则,近期启动的12英寸晶圆产线项目单厂投资超500亿元,预计2030年后形成产出。产业地图专门标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载体,要求各区在土地、能耗指标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2024年首批划定的7个战略预留区中,青浦华为研发中心、松江腾讯AI产业园等已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此次产业地图编制被视为上海转变发展逻辑的关键举措,通过强化市级统筹与区级 specialization(专业化分工),推动从“全域招商”向“精准育链”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坐标系。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