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驱动转型 上海越界·世博园激活双遗存价值

文化产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近日,上海举办城市双遗存再利用及实践高峰论坛,聚焦文创产业助推经济转型。上海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打造文创园区,凝聚新兴产业,市级授牌文创园区数量已超百家,区县层面达三百余家,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注入动力,越界·世博园等项目探索工业与世博双遗存创新利用路径,推动城市更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政策引领下的文创产业规模效应
上海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推动。相关部门通过规划引导、资源倾斜等方式,支持存量资产盘活与文创园区建设,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联动”的发展格局。市级授牌文创园区与区县层面园区协同发展,不仅为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新兴产业提供了空间载体,更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创新企业和人才,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上海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持续提升,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留改拆”模式下的双遗存创新实践
上海城市更新理念已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更加注重历史遗存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越界·世博园作为工业与世博双遗存项目,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该园区保留了原有工业遗产的框架与结构,同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元素,将世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相结合。在功能定位上,突破传统文创园区单一办公模式,融合商务、旅游、娱乐等多元业态,打造具有上海特色、与世界接轨的创意产业综合体。这种模式既保护了城市历史记忆,又通过功能创新赋予遗存新的生命力,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文创园区发展的新方向与“四区融合”
面对城市空间与产业活动的新需求,上海文创园区正探索“更新、转型、拓荒”的发展路径。相关行业组织提出,未来园区建设将向“四区融合”方向迈进,即三创园区(创业、创新、创意)、人文街区、生态景区、创意社区的有机结合。这种融合模式强调园区与城市功能的深度互动,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营造文化氛围、优化生态环境,使文创园区不仅是产业聚集地,更是市民生活、文化体验的公共空间。例如,部分园区通过引入艺术展览、市集活动、公共艺术装置等,增强了与周边社区的联系,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生活的良性互动。
四、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转型经验与商业化探索
世博园区作为上海重要的双遗产区域,其转型发展具有示范意义。该区域的双遗产指世博前的工业遗产和世博后的场馆遗产,目前仍保留了部分世博场馆。相关专家指出,规划方案的成功只是起点,真正的成功在于实现商业化转型。通过引入符合市场需求的业态,如文化体验、科技展示、高端商务等,使场馆资源从静态展览空间转变为动态产业载体。同时,结合“一轴三区”的设计理念,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交通便利性和配套服务水平,增强对企业和游客的吸引力,推动世博园区成为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的标杆区域。
五、黄浦“文创+科创”融合的区域特色发展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区积极探索“文创+科创”融合发展路径,为创新企业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措施,鼓励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例如,支持文创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内容、智能硬件等产品,推动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创新表达。同时,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文创+科创”类企业落户,形成具有黄浦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六、文创产业助推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
文创园区之所以能在城市更新中生生不息,核心在于其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和适应性,能够持续响应城市空间与产业活动的新需求。上海通过不断探索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法,为城市更新提供“文创解决方案”。从工业旧厂房改造到双遗存活化利用,从单一产业园区到“四区融合”的综合社区,文创产业正以多元化的形态参与城市发展,推动上海从传统工业城市向创新型、文化型城市转型。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深化、市场活力的激发和创新实践的推进,上海文创产业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