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三大战略引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贸易业
开放型经济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商务部确立的“贸易强国”“流通升级”“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三大战略中,“贸易强国”战略位列首位,旨在通过优化出口结构、深化贸易与投资融合、强化招商引资等举措,推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贸易强国战略的核心定位与目标
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规模领先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贸易结构、附加值水平、全球价值链地位等方面与贸易强国仍有差距。贸易强国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在稳固现有贸易规模基础上,推动外向型经济结构显著优化,提升贸易质量效益,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贸易规则话语权。这一战略不仅是对我国外贸发展阶段的精准把握,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出口结构转型:从消费品主导到资本品引领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为主,虽然规模庞大,但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贸易强国战略明确提出推动出口结构向资本品转型,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产品出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逐步提高资本品在出口中的占比,推动出口产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精造”升级,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三、贸易与投资深度融合:招商引资与对外投资双向赋能
贸易与投资的深度融合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本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推动国产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形成“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
四、流通升级: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流通升级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围绕这一目标,我国正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商业网络,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建设高水平物流园区、优化冷链物流设施、推广智慧物流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同时,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场景,为贸易发展提供更高效的国内市场支撑。
五、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
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贸易强国战略强调打破内外贸壁垒,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标准、规则、监管等方面衔接,促进内外贸企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同时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同时将国内优势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通过举办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平台,搭建内外贸对接桥梁,推动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增强我国市场对全球贸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夯实贸易强国建设的产业基础
产业是贸易的根基,贸易强国必须以强大的产业实力为支撑。我国正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保障。同时,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贸易枢纽”的发展模式。
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便利化是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通关手续,优化监管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口岸物流、贸易结算等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关合作,推动AEO互认,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全方位支持。
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新业态新模式是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支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监管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跨境电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海外仓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跨境电商服务能力。同时,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数字贸易、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等特色服务出口,优化贸易结构。
九、加强全球贸易治理参与
贸易强国不仅要在贸易规模和结构上领先,更要在全球贸易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与区域经济伙伴的合作,推动签署和实施自由贸易协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十、推动绿色贸易发展
绿色低碳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我国正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推动出口产品低碳转型,支持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品出口。推广绿色包装、绿色物流,降低贸易全链条碳排放。参与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推动建立绿色贸易标准体系,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增长。
十一、强化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贸易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我国注重培养和引进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加强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等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培养适应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贸易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十二、优化区域贸易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优化贸易区域布局。支持东部地区发挥开放优势,提升贸易高端化水平;鼓励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贸易;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贸易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协同、优势互补的贸易发展格局。
十三、完善贸易风险防控体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加强贸易风险防控至关重要。我国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国际贸易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动态、政策变化等信息,引导企业规避风险。完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确保关键产品和重要资源进口稳定,提升贸易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十四、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能源资源、农产品、特色产品等进口,推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通信技术等优势产品出口。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提升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贸易通道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与沿线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贸易伙伴网络。
十五、推动内外贸标准对接
标准对接是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关键。我国加快推进内外贸标准一体化建设,梳理国内外标准差异,推动重点领域标准与国际接轨。支持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标准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解读、认证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促进内外贸顺畅衔接。
十六、加强贸易政策协同
贸易强国建设需要各方面政策协同发力。我国加强商务、发改、工信、海关、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完善贸易促进政策体系,优化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衔接,形成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一、贸易强国战略的核心定位与目标
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规模领先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贸易结构、附加值水平、全球价值链地位等方面与贸易强国仍有差距。贸易强国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在稳固现有贸易规模基础上,推动外向型经济结构显著优化,提升贸易质量效益,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贸易规则话语权。这一战略不仅是对我国外贸发展阶段的精准把握,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出口结构转型:从消费品主导到资本品引领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为主,虽然规模庞大,但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贸易强国战略明确提出推动出口结构向资本品转型,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产品出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逐步提高资本品在出口中的占比,推动出口产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精造”升级,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三、贸易与投资深度融合:招商引资与对外投资双向赋能
贸易与投资的深度融合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本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推动国产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形成“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
四、流通升级: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流通升级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围绕这一目标,我国正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商业网络,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建设高水平物流园区、优化冷链物流设施、推广智慧物流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同时,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场景,为贸易发展提供更高效的国内市场支撑。
五、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
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贸易强国战略强调打破内外贸壁垒,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标准、规则、监管等方面衔接,促进内外贸企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同时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同时将国内优势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通过举办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平台,搭建内外贸对接桥梁,推动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增强我国市场对全球贸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夯实贸易强国建设的产业基础
产业是贸易的根基,贸易强国必须以强大的产业实力为支撑。我国正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保障。同时,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贸易枢纽”的发展模式。
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便利化是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通关手续,优化监管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口岸物流、贸易结算等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关合作,推动AEO互认,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全方位支持。
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新业态新模式是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支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监管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跨境电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海外仓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跨境电商服务能力。同时,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数字贸易、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等特色服务出口,优化贸易结构。
九、加强全球贸易治理参与
贸易强国不仅要在贸易规模和结构上领先,更要在全球贸易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与区域经济伙伴的合作,推动签署和实施自由贸易协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十、推动绿色贸易发展
绿色低碳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我国正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推动出口产品低碳转型,支持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品出口。推广绿色包装、绿色物流,降低贸易全链条碳排放。参与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推动建立绿色贸易标准体系,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增长。
十一、强化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贸易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我国注重培养和引进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加强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等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培养适应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贸易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十二、优化区域贸易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优化贸易区域布局。支持东部地区发挥开放优势,提升贸易高端化水平;鼓励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贸易;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贸易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协同、优势互补的贸易发展格局。
十三、完善贸易风险防控体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加强贸易风险防控至关重要。我国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国际贸易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动态、政策变化等信息,引导企业规避风险。完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确保关键产品和重要资源进口稳定,提升贸易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十四、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能源资源、农产品、特色产品等进口,推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通信技术等优势产品出口。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提升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贸易通道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与沿线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贸易伙伴网络。
十五、推动内外贸标准对接
标准对接是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关键。我国加快推进内外贸标准一体化建设,梳理国内外标准差异,推动重点领域标准与国际接轨。支持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标准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解读、认证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促进内外贸顺畅衔接。
十六、加强贸易政策协同
贸易强国建设需要各方面政策协同发力。我国加强商务、发改、工信、海关、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完善贸易促进政策体系,优化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衔接,形成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为贸易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中国进出口银行500亿助力上海大飞机研发制造提速
2025-08-20
上海智慧园区:互联网+驱动制造业转型与招商潮涌现
2025-08-20
上海世博共享经济新机遇:引入好活平台促招商引资
2025-08-20
上海统计开放日:政务公开新举措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2025-08-20
上海自贸区:税务新政助力服务出口享零税率或免税
2025-08-20
上海:构建绿色国际金融中心 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
2025-08-20
上海:屏对屏洽谈促商机 云上展销激活外贸新动能
2025-08-20
上海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新政:打造国际金融新高地
2025-08-20
青浦:以"上海之门"新定位激活长三角一体化动能
2025-08-20
宝山区深化责任清单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
2025-08-20
北斗导航加速渗透消费端 深企牵头产业链技术攻关
2025-08-20
张江科创矩阵闪耀上交会 引领长三角技术合作新风向
2025-08-20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