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外资引力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彰显开放能级
外商投资
自贸区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2017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达170亿美元,这一规模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水平,符合“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自贸区在招商引资中展现出强劲韧性,外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显著领先,成为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市场的核心枢纽。
一、外资规模稳步提升,质量效益同步增强
2017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实现新突破,不仅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水平,更符合“十三五”规划设定的预期目标,彰显出区域招商引资的稳健态势。从外资结构来看,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力军,其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达到95%,这一比例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领先于沿海主要开放省市,体现出上海在服务业开放领域的先发优势。其中,以总部项目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占比接近30%,跃升为上海利用外资的第一大领域,反映出跨国公司对上海作为区域运营中心的高度认可。
二、外资企业运营态势良好,经济贡献持续凸显
上海外资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2017年,纳入可比口径的1.37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纳税总额、利润总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利润总额增速超过20%,显示出外资企业在上海的发展活力和盈利水平。从累计数据看,截至2017年底,上海共引进外资项目9.1万个,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2231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11%,在全国利用外资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外资企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全市超过四分之一的GDP、超过三分之一的税收,以及约三分之二的外贸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区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引领,开放试点成效显著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扩大开放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7年,区内累计推动扩大开放项目落地超过2400个,一批具有首创性意义的外资项目相继设立,包括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医院、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类投资性公司、首家外资再保险经纪公司、首家外商独资非学制类职业培训机构等。这些首创性项目的落地,不仅丰富了上海的产业形态,更成为中国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示范,使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中国利用外资名副其实的风向标,为全国范围内的开放探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综合竞争优势稳固,跨国公司布局持续深化
面对要素成本优势减弱的新挑战,上海着力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下功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保持稳定,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意愿并未改变。目前,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增长点,共有1477家外资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亿美元,其中88家企业投资超过10亿美元,包括多家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在市场定位方面,超过50%的在沪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而上海则被视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在总部经济和研发创新领域,截至2017年底,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625家,亚太区总部70家;累计落户的外资研发中心有426家,其中57家为亚太区级别以上,超过10%的外资研发中心将上海作为全球研发创新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