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创新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深化招商引资环境优化
深化改革
所属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上海市在浦东新区实施企业名称登记改革试点,通过设立负面清单、推出可选用名称库及网上自主申报系统,简化企业设立流程,推动登记服务透明化、智能化与便利化,有效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助力招商引资持续发力。该举措旨在释放大量"沉睡"名称资源,缩短审批周期,为创业主体提供快捷通道,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改革背景与国际营商环境趋势
在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浪潮中,上海市对标国际先进标准,聚焦企业设立痛点。2018年起,国家推动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上海作为先行试验区,将浦东新区和自贸试验区选为首批试点区域。改革核心在于破解名称资源稀缺难题:中文常用字有限,吉祥字号更少,企业注册中常因资源浪费导致效率低下。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制度创新,旨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外商投资吸引力。试点选择浦东新区,体现其经济辐射作用;自贸试验区则测试跨区域制度协同。
二、关键改革措施及机制设计
改革围绕三大支柱系统推进:首先是建立企业名称负面清单,涵盖禁用词汇、违规字号范畴,如涉及敏感词汇或侵权元素的名称被明确排除,确保命名合规性。其次,整合历史审核数据,激活"沉睡"名称资源。过往企业中部分通过审核但未启用的名称长期占用资源,现将其纳入可选用名称库,释放大量可用字号。申报者通过快捷通道选择库内名称,大幅压缩审核时间。在浦东新区市民中心等受理大厅设置专窗,配备专员指导操作,实现当日申报、当日核准的服务标准。
三、网上自主申报系统及技术支撑
2019年推动技术赋能,上海市上线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平台,登陆政府门户入口即可操作。系统基于人工智能自动检索比对功能:申报者提交字号后,程序即时关联知名品牌、商标数据库,识别潜在冲突并自动发出警示条目,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符合规则的可在线提交申请,审核结果在2个工作日内通过短信推送完成反馈。平台集成大数据分析模块,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全流程无纸化、透明化。此举不仅减轻人工复核压力,还为企业提供实时可追溯的服务体验。
四、改革成效与区域辐射效应
试点实施显著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度:传统名称核准平均周期大幅缩短,资源浪费现象得到遏制。浦东新区数据显示,激活的名称库日均调用量增长显著,支撑初创企业快速落地。改革红利延伸至招商引资领域:通过降低制度成本,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主体和外资项目入驻。作为制度试验田,上海市经验已列入全国推广样本,示范效应覆盖长三角及自贸区网络。未来计划深化协同机制,融合数字化治理工具,持续完善负面清单动态调整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排名稳居全国前列。改革整体方向是构建公平竞争、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生态,强化上海国际化都市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