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赋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
科技成果转化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上海临港作为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始终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任务,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搭建专业平台、优化产业生态,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效能,推动智能制造领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明晰功能定位,筑牢转化根基。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过程中,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核心区侧重源头创新与基础研究,而临港作为主体承载区,则聚焦新技术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明确定位,使临港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承担起连接创新源头与产业需求的关键角色,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功能基础。
二、强化政策引导,构建支撑体系。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临港推出系列政策举措。设立规模达数十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及每年数亿元的专项资金,通过精准扶持引导产业发展。此前,临港开展智能制造项目专项评审,立项多个项目,批复扶持资金数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三十亿元。在政策引领下,一批基础科研平台相继建立,众多行业龙头企业选择落户临港,形成“政策引导—平台支撑—企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三、搭建专业平台,畅通转化链路。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对接难题,临港设立国际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作为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该中心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线上平台为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提供展示、竞价、撮合、对接、融资等功能;线下展厅分阶段建设,已投入使用的一期展厅面积达千余平方米,后续还将建设更大规模的二期展厅。平台启动以来,已吸引百余个项目入驻线下展厅,线上入驻项目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将实现更大规模集聚。
四、完善功能布局,提升服务效能。中心以“展示、交易、研发、孵化、培训”五大功能为核心,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展示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呈现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交易功能促进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研发功能为入驻项目提供技术攻关支持;孵化功能助力初创项目成长;培训功能则为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五大功能协同发力,形成从技术展示到成果交易、从研发孵化到人才培育的完整服务闭环。
五、优化配套保障,增强集聚效应。在吸引企业与投资方面,临港着力完善配套保障体系。提供土地资源与标准厂房,满足企业生产研发需求;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人才居住问题;通过产业扶持基金等金融手段,降低企业发展成本。这些配套举措与政策支持、平台服务相结合,形成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使临港成为智能制造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地。
六、聚焦目标导向,激发发展动能。中心设定明确发展目标,计划通过平台推动,在一定时期内促成百余个智能制造领域小项目落地,培育十余家行业明星企业。这一目标将引导平台持续优化服务,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助力临港加速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地位。
七、深化生态构建,促进协同发展。临港通过整合政策、平台、企业、人才等资源,正逐步构建“创新源头—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完整生态系统。科研平台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需求与创新成果精准对接;展示交易中心的桥梁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配套保障体系的完善,则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这种协同发展的生态模式,使临港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八、助力区域升级,彰显战略价值。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上的实践,不仅推动了自身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通过持续优化成果转化机制,临港正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加速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贡献“临港力量”。
一、明晰功能定位,筑牢转化根基。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过程中,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核心区侧重源头创新与基础研究,而临港作为主体承载区,则聚焦新技术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明确定位,使临港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承担起连接创新源头与产业需求的关键角色,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功能基础。
二、强化政策引导,构建支撑体系。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临港推出系列政策举措。设立规模达数十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及每年数亿元的专项资金,通过精准扶持引导产业发展。此前,临港开展智能制造项目专项评审,立项多个项目,批复扶持资金数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三十亿元。在政策引领下,一批基础科研平台相继建立,众多行业龙头企业选择落户临港,形成“政策引导—平台支撑—企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三、搭建专业平台,畅通转化链路。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对接难题,临港设立国际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作为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该中心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线上平台为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提供展示、竞价、撮合、对接、融资等功能;线下展厅分阶段建设,已投入使用的一期展厅面积达千余平方米,后续还将建设更大规模的二期展厅。平台启动以来,已吸引百余个项目入驻线下展厅,线上入驻项目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将实现更大规模集聚。
四、完善功能布局,提升服务效能。中心以“展示、交易、研发、孵化、培训”五大功能为核心,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展示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呈现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交易功能促进技术成果与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研发功能为入驻项目提供技术攻关支持;孵化功能助力初创项目成长;培训功能则为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五大功能协同发力,形成从技术展示到成果交易、从研发孵化到人才培育的完整服务闭环。
五、优化配套保障,增强集聚效应。在吸引企业与投资方面,临港着力完善配套保障体系。提供土地资源与标准厂房,满足企业生产研发需求;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人才居住问题;通过产业扶持基金等金融手段,降低企业发展成本。这些配套举措与政策支持、平台服务相结合,形成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使临港成为智能制造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地。
六、聚焦目标导向,激发发展动能。中心设定明确发展目标,计划通过平台推动,在一定时期内促成百余个智能制造领域小项目落地,培育十余家行业明星企业。这一目标将引导平台持续优化服务,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助力临港加速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地位。
七、深化生态构建,促进协同发展。临港通过整合政策、平台、企业、人才等资源,正逐步构建“创新源头—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完整生态系统。科研平台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需求与创新成果精准对接;展示交易中心的桥梁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配套保障体系的完善,则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这种协同发展的生态模式,使临港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八、助力区域升级,彰显战略价值。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上的实践,不仅推动了自身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通过持续优化成果转化机制,临港正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加速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贡献“临港力量”。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长江流域五大高新区共建协同平台 共促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
2025-08-13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助力体育产业跨境并购 打造金融创新样本
2025-08-13
上海奉贤东方美谷园中园:二次招商为老厂房焕新引“新邻”
2025-08-13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枢纽引领产业升级迈入发展新纪元
2025-08-13
上海胡润品牌榜揭示民企活力:国有品牌价值缩水与行业分化
2025-08-13
上海浦东探索混改新路径:分层分类深化机制转换与资本融合
2025-08-13
上海松江经开区:规划引领产城融合 打造国家级发展新标杆
2025-08-13
上海自贸区文化基地:打造双创人才孵化与非遗传承创新高地
2025-08-13
普陀区“上交会发布”:科技前沿交流与招商引资的创新实践
2025-08-13
上海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健康服务公益活动惠及园区企业员工
2025-08-13
北京上海引领新一轮国资融合:央企混改深化产业协同效应
2025-08-13
漕河泾开发区百家企业聚华东理工 共拓校园人才引育新局
2025-08-13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