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加强经济研判统筹 筑牢区域发展财税根基
税收政策
所属地区:上海-徐汇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徐汇区始终将财税工作作为保障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宏观研判与统筹协调,推动财税运行保持平稳健康态势。当前,区域正以精准有效的财税政策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一、提升宏观政策把握能力,精准对接国家和市级战略
徐汇区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国家、上海市财税政策导向,坚持战略定力,站高谋远推进政策落地。在落实减税降费、稳增长等政策过程中,注重结合区域实际,加强政策解读与执行衔接,确保国家和市级部署在区域内精准落地。同时,聚焦民生领域需求,加大财政投入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事业倾斜力度,通过财税政策杠杆,既稳经济大盘,又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区域围绕上海市“五个中心”建设目标,将财税工作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建设方面,出台针对性财税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形成政策合力。
二、深化财税数据赋能,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
依托财税大数据平台建设,徐汇区不断提升数据整合与分析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数据在经济预测、预判和预警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围绕区域内重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及新兴业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数据分析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状况及税源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为产业规划调整和精准招商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招商引资靶向发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区域还探索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整合税务、统计、市场监管等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全方位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从严推进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徐汇区严格遵循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严肃性,将预算编制与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紧密结合,与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在收入端,加强税源调研与分析,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情况,确保财政收入合理增长;在支出端,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非必要开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结果应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四、聚焦产业协同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
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徐汇区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针对科创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关注新兴业态发展,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财税支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区域还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更具韧性和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强化民生导向,提升财政保障民生福祉水平
徐汇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财政支出安排中,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投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加强民生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民生项目跟踪问效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增强区域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守牢财政经济安全底线
徐汇区高度重视财政经济风险防控,建立健全覆盖财政收支、债务管理、资金运行等各环节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合理安排债务偿还计划,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行业,加强跟踪监测,防止风险向财政领域传导。强化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资金拨付流程,防范资金使用风险。同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联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财税举措,徐汇区正不断提升经济研判与统筹能力,以平稳健康的财税运行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区域将持续优化财税政策体系,强化资源统筹配置,进一步发挥财税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