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以土地新政撬动智能制造高地建设

智能制造产业 制造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4日
面对全球产业变革与城市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上海通过“土地优先保障+自贸创新联动”策略,为实体经济能级提升注入新动能。最新政策聚焦招商引资与产业空间优化,明确划定55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同时依托自贸区制度优势与科创中心资源,构建“1+X”智能制造产业矩阵,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升。
一、破解土地瓶颈:差异化供给守护先进制造根基
针对工业用地紧张的质疑,上海提出“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先进制造业”的规划理念。通过差别化土地出让、弹性年限管理等手段,确保临港、松江等核心区域的土地资源向高附加值产业倾斜。目前全市已预留约30%的工业用地用于战略新兴产业,其中临港新片区率先试点“带产业项目”土地供应模式,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
二、区域协同布局:全域统筹打造产业增长极
按照“中心城区服务化、郊区制造集群化”原则,上海构建梯度分工体系:中心城区重点培育工业设计、数字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嘉定汽车城、宝山钢铁基地等郊区板块则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先进制造。这种“全市一盘棋”的布局,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效应。
三、自贸区赋能:制度创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充分发挥自贸区“试验田”作用,上海在商事登记、跨境融资等领域推出47项改革措施。例如,允许制造业企业通过自贸账户享受跨境资金池便利,平均降低财务成本20%;试点“一业一证”改革后,生物医药企业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市场主体获得感。
四、科创引擎驱动:功能型平台加速技术转化
张江科学城已建成1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在光刻机、抗癌药物等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最新建成的机器人功能型平台,可提供从研发测试到量产的全链条服务,吸引120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数据显示,上海机器人产业年研发投入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在15%以上。
五、智能生态构建:1+X格局培育世界级集群
以临港为核心,松江、闵行等为支点的智能制造空间网络初具规模。临港已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300家,其打造的“AI+制造”示范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40%。配套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技术改造补贴。
通过土地资源精准配置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上海正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未来五年,随着35%战略新兴产业占比目标的推进,这座城市将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中占据更关键位置。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