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三大工程驱动科普事业创新发展 打造五大亮点新格局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上海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科普事业系统规划实施,通过实施科学素质提升、创新沃土培育、科普能力跃升三大工程,打造五大特色亮点,构建政府引导与社会推动结合、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互补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在此过程中,招商引资有效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总体布局:构建科普事业发展“四梁八柱”
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立足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135”总体布局。“1”即一个总目标,旨在健全与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3”即三大核心工程,通过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夯实市民科学基础,创新沃土培育工程激活社会创新活力,科普能力跃升工程增强服务支撑效能;“5”即五大亮点成果,聚焦国际化科普活动、资源共享平台、原创科普作品、社会化科普组织、精品科普场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科普发展模式。这一布局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衔接,明确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机制参与科普服务供给,形成多元协同的发展生态。
二、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分层分类赋能市民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提升工程针对不同人群科学需求差异,实施精准化提升策略。在职前人群中,重点培育创新实践意识与动手能力,通过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增设探究式学习模块,建设青少年科创实践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实验室资源,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在职中人群中,聚焦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依托企业技术培训中心、行业协会等平台,开展面向职工的新技术、新工艺科普培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促进科学知识向生产技能转化。在职后人群中,以增强科学生活能力为核心,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老年大学、线上科普平台等渠道,开展健康养生、智能生活、安全防护等主题科普,帮助市民科学应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共性能力与个性需求结合,既提升市民科学生活、参与公共事务的共同能力,又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创新沃土培育工程:链接创新链与科普链
创新沃土培育工程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布局科普服务,推动科普与创新深度融合。通过培育多样化创意教育及实践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资源,建设创客空间、科普教育基地,集聚创客、能工巧匠等创意人才,推动创意基因与上海城市文化结合,让创新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优势,加强对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成就的宣传,通过纪录片、专题报道、互动展览等形式,增进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以服务大众创业为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围绕科普内容创作、科普产品研发、科普服务配送等领域开展创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专业化科普企业落户,培育一批社会化、市场化科普组织,形成“创新-科普-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四、科普能力跃升工程:夯实基础增强服务效能
科普能力跃升工程聚焦关键领域,全面提升科普事业发展支撑能力。在科普基地建设方面,推动现有科技馆、博物馆等升级改造,优化展陈内容与互动体验,同时规划建设一批专题性科普场馆,提升科普基地服务辐射范围,让市民就近享受高质量科普资源。在科普内容创作方面,强化原创能力建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科研人员、媒体工作者、文艺创作者合作开发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图书、动漫等作品,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内容品牌。在科普活动举办方面,提升现有科普活动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加强活动策划与组织,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感,扩大品牌影响力。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培育科普创作、活动策划、场馆运营等专业人才,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五大亮点显现:塑造上海科普特色品牌
一是培育国际化上海科技节。通过引入国际优质科普资源,举办高峰论坛、国际科普展、跨国青少年科创交流等活动,提升科技节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科普品牌活动,成为展示上海科技创新与科普成果的重要窗口。二是全面建成“上海科普云”平台。整合全市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作品等资源,搭建集资源展示、在线学习、活动预约、服务配送于一体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科普服务“一网通办”,为市民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科普服务。三是创制一批原创科普作品。支持创作团队围绕前沿科技、民生热点等主题,开发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图书等作品,提升科普内容传播力与影响力,满足市民多样化科普需求。四是集聚一批社会化专业科普组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机构参与科普服务,培育一批从事科普内容创作、活动策划、技术研发的专业科普组织,形成多元化科普服务供给体系。五是培育一批精品科普场馆。围绕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主题鲜明、设施先进、互动性强的专题性科普场馆,优化科普场馆空间布局,提升人均科普场馆拥有量,打造市民身边的“科学殿堂”。
六、保障机制与未来展望
上海科普事业发展注重强化保障机制建设,在政策层面出台系列支持措施,明确科普事业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将科普工作纳入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保障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实施与人才队伍培育资金需求。在监督评估方面,建立科普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科普规划实施情况、重点工程进展、科普成效等进行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未来,上海将持续深化科普事业改革创新,推动科普与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公众科学素质支撑。
一、总体布局:构建科普事业发展“四梁八柱”
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立足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135”总体布局。“1”即一个总目标,旨在健全与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3”即三大核心工程,通过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夯实市民科学基础,创新沃土培育工程激活社会创新活力,科普能力跃升工程增强服务支撑效能;“5”即五大亮点成果,聚焦国际化科普活动、资源共享平台、原创科普作品、社会化科普组织、精品科普场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科普发展模式。这一布局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衔接,明确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机制参与科普服务供给,形成多元协同的发展生态。
二、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分层分类赋能市民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提升工程针对不同人群科学需求差异,实施精准化提升策略。在职前人群中,重点培育创新实践意识与动手能力,通过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增设探究式学习模块,建设青少年科创实践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实验室资源,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在职中人群中,聚焦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依托企业技术培训中心、行业协会等平台,开展面向职工的新技术、新工艺科普培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促进科学知识向生产技能转化。在职后人群中,以增强科学生活能力为核心,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老年大学、线上科普平台等渠道,开展健康养生、智能生活、安全防护等主题科普,帮助市民科学应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共性能力与个性需求结合,既提升市民科学生活、参与公共事务的共同能力,又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创新沃土培育工程:链接创新链与科普链
创新沃土培育工程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布局科普服务,推动科普与创新深度融合。通过培育多样化创意教育及实践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资源,建设创客空间、科普教育基地,集聚创客、能工巧匠等创意人才,推动创意基因与上海城市文化结合,让创新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优势,加强对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成就的宣传,通过纪录片、专题报道、互动展览等形式,增进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以服务大众创业为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围绕科普内容创作、科普产品研发、科普服务配送等领域开展创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专业化科普企业落户,培育一批社会化、市场化科普组织,形成“创新-科普-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四、科普能力跃升工程:夯实基础增强服务效能
科普能力跃升工程聚焦关键领域,全面提升科普事业发展支撑能力。在科普基地建设方面,推动现有科技馆、博物馆等升级改造,优化展陈内容与互动体验,同时规划建设一批专题性科普场馆,提升科普基地服务辐射范围,让市民就近享受高质量科普资源。在科普内容创作方面,强化原创能力建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科研人员、媒体工作者、文艺创作者合作开发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图书、动漫等作品,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内容品牌。在科普活动举办方面,提升现有科普活动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加强活动策划与组织,增强互动性与体验感,扩大品牌影响力。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培育科普创作、活动策划、场馆运营等专业人才,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五大亮点显现:塑造上海科普特色品牌
一是培育国际化上海科技节。通过引入国际优质科普资源,举办高峰论坛、国际科普展、跨国青少年科创交流等活动,提升科技节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科普品牌活动,成为展示上海科技创新与科普成果的重要窗口。二是全面建成“上海科普云”平台。整合全市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作品等资源,搭建集资源展示、在线学习、活动预约、服务配送于一体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科普服务“一网通办”,为市民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科普服务。三是创制一批原创科普作品。支持创作团队围绕前沿科技、民生热点等主题,开发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图书等作品,提升科普内容传播力与影响力,满足市民多样化科普需求。四是集聚一批社会化专业科普组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机构参与科普服务,培育一批从事科普内容创作、活动策划、技术研发的专业科普组织,形成多元化科普服务供给体系。五是培育一批精品科普场馆。围绕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主题鲜明、设施先进、互动性强的专题性科普场馆,优化科普场馆空间布局,提升人均科普场馆拥有量,打造市民身边的“科学殿堂”。
六、保障机制与未来展望
上海科普事业发展注重强化保障机制建设,在政策层面出台系列支持措施,明确科普事业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将科普工作纳入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保障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实施与人才队伍培育资金需求。在监督评估方面,建立科普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科普规划实施情况、重点工程进展、科普成效等进行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未来,上海将持续深化科普事业改革创新,推动科普与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公众科学素质支撑。
上海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上海商品房成交环比下滑超四成 招商引资稳中有进
2025-08-23
上海张江:20条外资新政撬动高端制造业新格局
2025-08-23
浦东开放新高地:国际人才集聚打造全球创新枢纽
2025-08-23
上海:中国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推动力量
2025-08-23
上海临港南大智慧城市:绘就三生融合新典范蓝图
2025-08-23
上海浦东物流园区:物流业发展呈现高位趋缓态势
2025-08-23
北京上海等城市加速布局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新业态
2025-08-23
宝山长滩文化艺术体巨幕影院新进展助力文旅发展
2025-08-23
北虹桥时尚创意园开园 上海再添时尚产业新引擎
2025-08-23
上海:激活工业旅游新动能 构建文旅产业新格局
2025-08-23
上海崇明:以“生态+体育”战略打造运动休闲岛
2025-08-23
上海国际茶博会:以茶为媒促产销 赋能产业转型
2025-08-23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凤翔公司西侧围墙修缮工程项目的批复
2025-03-14
崇明关于印发《东平镇镇属企业、民非组织负责人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5-02-25
上海黄浦关于明确黄浦江沿岸E06-1地块公共绿地设施接管单位的批复
2024-11-19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菱腾置业有限公司的批复
2024-04-10
上海黄浦关于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2-7地块公共绿地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
2024-03-28
长宁关于同意无偿划转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批复
2024-03-15
长宁关于同意上海长宁中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批复
2024-02-20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