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跨国零售布局落地 上海房企打造大消费全链条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1日
上海某房企借助全球资源网络,启动跨国零售全产业链战略,四大海外直采中心联动国内精品超市布局,打通自产、直采、直销闭环。此举既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尝试,也为其存量商业项目注入活力,形成“以零售促地产”的招商引资新模式。
一、跨国直采体系打通国际供应链
为构建全球化商品流通通道,该集团在北美、欧洲、东亚、大洋洲四大区域设立直采中心。区别于传统贸易商,直采中心通过源头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涵盖生鲜、日化、母婴等高需求品类。配合2018年启动的跨境电商布局,公司同步整合国际物流及保税仓资源,实现72小时内跨境商品直达国内货架。供应链专家分析指出,房企跨境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资金实力与物业协同,但国际供应链管理能力仍需长期积淀。
二、海外生产基地强化自产能力
为掌握核心商品定价权,集团计划以股权投资方式整合海外食品加工企业。在澳大利亚已控股乳制品工厂,输出鲜奶及奶酪制品;在韩国参股美妆研发企业,定制独家配方产品。根据规划,未来进口商品中自产比例将突破15%,这类高附加值商品成为利润提升关键。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精品超市自营商品毛利率可达35%以上,显著高于代理品牌。然而跨国制造业管理复杂度较高,产能与品质把控仍是待解难题。
三、渠道下沉激活商业地产价值
依托全国50余座综合体项目,该企业加速铺设精品超市网络。上海旗舰店首月即实现300万元单店日销,年内将在长三角、京津冀核心城市新增10家门店,五年覆盖主要省会城市。所有门店均设于自有商业体内,免除租金压力的同时提升商场客流。值得注意的是,其O2O平台将打通会员体系,消费者在APP下单后可选择超市自提或住宅配送,实现“购物中心+社区服务”双场景覆盖。
四、战略协同效应引发行业重构
虽然零售业务短期难撼动地产主业地位,但协同价值已开始显现。在南京某综合体项目中,“进口超市+跨境电商体验店”组合使商铺租金溢价20%,住宅去化速度提升15%。咨询机构研究认为,房企跨界零售的本质是存量资产运营升级,通过消费场景增强用户黏性。但风险在于零售行业净利率普遍低于3%,需警惕重资产扩张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该布局的深层意义在于打造“商业地产+消费服务”生态闭环。一方面通过海外直采建立差异化商品壁垒,另一方面以零售渠道提升物业价值,最终形成从开发到运营的价值链延伸。市场观察人士强调,房企转型需把握资源整合边界,过度延伸产业链可能分散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