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进出口占全市四成 创新驱动开放能级跃升

科技创新 外贸进出口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2023年前十个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进出口1.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占同期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2.9%,贡献了全市超四成的外贸增量。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上海自贸区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招商引资、提升企业能级,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上海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企业集群效应持续显现,市场主体规模稳步扩张。自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吸引各类市场主体集聚。据上海海关统计,截至202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五年来累计新增海关注册企业逾1.9万家,海关注册企业总数已超过2.8万家。这些企业涵盖贸易、物流、加工制造、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生态,为自贸区进出口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市场主体支撑。
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通关效率持续领跑。上海自贸区依托海关监管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提升通关效率的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贸易成本。在浦东综保区内,一家保税物流企业通过优化仓储管理、简化申报流程等方式,将海外进口服装从航班落地到完成清关出区的时间压缩至最快3小时40分钟,创下了自贸区物流效率新纪录。2023年前十个月,该企业仅为欧洲某服装集团代理的进口货量就达到1万吨,高效的物流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先进区、后报关”“分送集报”等创新监管模式的成熟应用,进一步简化了通关手续,让企业通关更加便捷高效。
三、高端服务业态实现突破,保税维修业务跨区域拓展。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能级向高端迈进。在洋山保税港区,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作为首批开展船舶保税维修业务的试点企业,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发展。2023年,该公司成功开展“跨港维修”业务,将位于吴淞国际邮轮码头的待维修部件引入洋山保税港区进行维修,实现了“保税维修+跨港协作”的全新突破。截至2023年,该公司已完成12航次船舶维修服务,其中跨港维修占8航次,占比超过60%。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增资至1.5亿元人民币,亚太分拨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地区总部设立申请也在有序推进中。
四、制度创新成果辐射全国,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上海自贸区始终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推动创新制度向全国复制推广。截至2023年,上海海关推出的“先进区、后报关”“分送集报”等33项海关及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复制推广,为全国外贸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配合上海自贸区扩区工作,上海海关积极推动自贸区海关创新制度与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的集成整合,进一步放大了自贸区的辐射溢出效应,让开放红利惠及更广阔区域,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了上海力量。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