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软件园聚力"中国芯"打造集成电路创新高地

集成电路产业
所属地区:上海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临港软件园历经空间升级与产业重塑,现聚焦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全力构建涵盖研发、生产、服务的产业生态集群,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发展脉络与战略转型
临港软件园发端于环湖西一路,于2014年正式投入运营。其早期定位为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基地,曾容纳多元化业态,包括企业办公平台与部分公共服务功能。作为临港地区首批现代化产业载体之一,该园区曾通过构建人才公寓、打造特色商业街等项目,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为区域初期发展注入活力。伴随临港新片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产业能级提升与空间优化需求日益凸显。园区原有的建筑形态与综合型服务功能已难以匹配集成电路等高端前沿产业对研发环境、生产配套及产业链集聚的严苛标准。为此,上海启动临港软件园原址功能转换项目,将其纳入国际文化创意园区建设蓝图,同时为软件园规划更高标准的产业发展空间。
二、高效搬迁与空间升级
软件园平稳有序的组织协调下,原入驻企业在特定时段内高效完成向港城广场的迁移。此次搬迁是在多重外部挑战叠加的背景下推进,园区的精细化服务与企业的积极配合成为确保整体搬迁按时完成的关键因素。港城广场作为现代化、专业化园区平台,在空间容量、设施配置及产业承载能力上均实现质的飞跃。新空间彻底突破了原有建筑在实验室承重、无尘车间设置、高功率供配电系统等硬件配套方面的瓶颈,为引入和培育高精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与广阔的扩展空间。
三、聚焦"芯"产业的深度转型
迁入新址标志着临港软件园产业定位的深刻转变。园区管理层审时度势,紧密围绕临港新片区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核心发展领域,提出“用芯智造”的全新产业品牌与发展理念。园区摒弃传统的综合型、分散化发展路径,转向专业化、垂直化的深度耕耘,核心锁定在集成电路设计这一产业链高端环节。为加速产业集群形成,园区构建了“1+X”基地集群模式,以软件园港城广场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包含特色孵化器、共享中试平台、专用测试中心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功能协同网络,旨在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四、招商引资与产业集群构建成效
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优质的物理空间与专业的服务体系,临港软件园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在集聚一批原有具备设计能力的企业基础上,园区近期成功吸引多家在细分领域具备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入驻,涵盖高性能处理器设计、先进电源管理芯片研发、智能传感器设计以及关键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开发等核心环节。园区同步规划预留了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面向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新锐设计公司、致力于特定芯片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商开放,旨在通过持续引入优质主体,加速形成具有强大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圈。
五、赋能生态与未来展望
临港软件园正全力构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一方面,积极对接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政策与专项资金支持,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效能,构建包含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多项目晶圆服务、快速封装测试通道、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以及高端人才安居保障在内的全方位赋能网络。另一方面,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通过与顶尖科研院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组织专业化行业论坛、搭建产学研转化桥梁等方式,促进知识溢出与技术迭代。其作为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核心成员单位的地位,及其即将代表上海产业载体亮相国际顶尖行业会议的行动,均凸显其已发展成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
六、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上海临港软件园的转型之路,是临港新片区深入落实国家关于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部署的生动实践。其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差异化发展路径,精准弥补了区域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将与临港已积聚的晶圆制造、装备材料、封装测试等优势环节形成强力共振。园区致力于打造“人才集聚度高、产业协同性强、产城融合度深”的创新社区,不仅着眼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更注重构建创新人才近悦远来、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产业链高度融合的发展沃土。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宏大进程中,重塑升级后的临港软件园被赋予更重要的角色,正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支点,全力支撑上海乃至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安全。

上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上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