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产业园区

上海静安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静安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卫生健康委《静安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区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
区卫生健康委《静安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已经区政府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静安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0年—2022年)

为进一步健全静安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能力与水平,保障城区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秉承“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以维护城区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市民健康为宗旨,以体系建设为根基,以能力提升为主线,以要素保障为支撑,对标“国际静安”“健康静安”战略部署,针对新冠疫情防控中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总结经验,着力解决堵点痛点,加快构建与国际静安发展相匹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构建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动员的常态长效机制,推进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突出重点,兼顾当前任务和长期成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筑牢织密防控网络。
(三)坚持以人为本,医防融合。以满足人群健康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拓展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充分体现公益属性和社会责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和管理能力。
(四)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赋能,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科研协作和人才培养平台,加快薄弱领域学科建设,提升专业人才队伍能级,为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发展提供学科人才支撑。
三、行动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和《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将新冠疫情的常态长效防控作为本轮计划的重中之重,推动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在基础设施、核心能力、长效机制、学科人才等方面的提升。
到2022年末,构建灵敏高效、科学精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健全职责明晰、衔接有序、医防融合、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机制;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全流程的健康服务和管理模式,全面促进公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升。
四、主要任务
(一)聚焦安全保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1.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的信息渠道和数据资源,建设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构建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会商中心、指挥中心及作业中心,实现基于多部门大数据的全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管理实时化、一体化。建立静安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支持公共政策决策和重大事件应对。基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需求,优化各相关部门和机构行使公共卫生职责、构建完善分级分类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体系,完善预案的平战转换、动态调整机制,有计划地开展不同风险情景的预案演练,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科学配置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资源调度机制。
2.推进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打造基于可疑症状、可疑因素、可疑事件等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以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发现和识别为重点,实现实时监控和主动发现。构建由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等组成的公共卫生病原检测实验室网络,实现检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和同质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区发热哨点,强化哨点监测、预检分诊、登记和跟踪、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构建覆盖全区的基层预警网络,充分发挥“哨兵”作用,提升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
3.推进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健全联防联控的公共卫生协同处置机制。联动公安、道口、街道(镇)、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完善重点信息直报、现场调查处置、健康服务管理、人员排摸管控等,实现多部门信息数据在平台上的汇聚、调用和应用协同。加强应急心理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建设,整合各方服务资源,完善干预网络体系、人员队伍和流程规范等,提升社会心理干预能力。
(二)聚焦能力提升,拓展公共卫生服务内涵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能力提升。开展本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地市级标准,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明显改善业务用房和仪器装备条件,提升“一槌定音”的检验检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应对能力。
2.加强“医防融合”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加快新静安区公共卫生信息化融合速度,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脑卒中为重点疾病,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慢性病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强化“健康云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完善慢性病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筛查、干预和管理机制,推进整合型健康服务管理。
3.加强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开展本区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提升卫生监督员队伍执法能力;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和信息化监管工作,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监管,提升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能力。
(三)聚焦人群健康需求,实施惠民利民工程
1.关注重点人群健康。实施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筛查和干预,推动对老年常见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和心理问题的管理。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干预,建立“家-校-社区”联动综合干预模式,推动控制近视行为和环境影响因素。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和儿童神经行为异常筛查与干预,加强更老年妇女健康管理,优化整链式妇幼健康管理模式。
2.关注重点疾病防治。开展慢阻肺风险评估,实现高风险人群自动识别和患者规范筛查管理;优化癌症早发现模式,促进机会性筛查在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实施。建立生命早期1000天和慢性病口腔健康服务模式。
3.关注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加强健康科普区级专家库和资源库建设,打造全媒体、广覆盖的健康科普发布平台和网络。倡导市民健康公约,建立健康行为监测评估体系。优化健康传播渠道和方式,提高公众防控意识、自律性和依从性,推动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
(四)聚焦支撑保障,健全公共卫生多元参与机制
1.加强人才学科队伍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高级人才、骨干人才的扶持力度,支持培养高水平、重实战的专业人才团队。以服务本区重大公共卫生需求为导向,加强与高校合作,聚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健康教育促进与管理学等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学科建设,提升相关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交叉轮训机制,促进临床素养和公共卫生素养双提升。
2.完善人事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公共卫生体系人事薪酬保障力度。稳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相关科室、感染科等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水平,逐步缩小公共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的薪酬差距。健全公共卫生机构专业队伍培养、考核、评价、流动、奖惩机制,职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更加注重应急处置和城市安全保障工作实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
3.加强社会支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育公共卫生领域如传染病防控、消毒、健康教育等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
五、建设项目
(一)应急管理项目(4个)。
1.公共卫生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体系(市级)
(1)公共卫生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市级)
(2)应急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网络构建(市级)
2.公共卫生病原检测实验室网络和平台建设(市级)
3.上海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系统1.0(市级)
4.依托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资源,建立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会商中心、指挥中心及作业中心建设(区级)
(二)能力提升项目(5个)。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建设(区级)
6.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完成“智慧卫监”一期工程(市级)
7.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整合型精准化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市级)
8.以公众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为目标的群防群控机制及体系建设(市级)
9.医疗废弃物综合治理和信息化监管项目(市级)
(三)惠民服务项目(4个)。
10.儿童青少年近视智慧精准综合干预示范模式创建(市级)
11.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分级筛查与社区干预(市级)
12.“一老一小”口腔健康服务模式优化(市级)
13.妇幼整链式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优化(市级)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进一步提高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链”,保障辖区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经费投入。
(二)加强沟通协调,落实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健全辖区公共卫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申请、项目实施、中期评估和终末期评估工作流程开展项目管理。项目资金需严格执行财政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强化项目阶段性督导与评估,重点加强以资金专项评审和项目效果评价为核心的第三方评估,确保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宣传报道,落实舆论引导。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宣传,加强对公共卫生领域典型案例挖掘和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重视公共卫生、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