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产业园区

上海静安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静安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彭浦新村街道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政策
发布部门:区政府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5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2020年,彭浦新村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法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以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出发点,以更高效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点,以全面加强和改进法治建设为着力点,以创新技术提高基层管理效能为突破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区治理、社区发展和维护稳定,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党建引领、聚焦重点,统筹推进法治建设
(一)建立和健全街道法治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
街道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法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工委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组建法治建设委员会,作为街道依法治理的议事协调机构,同时在法治建设委员会下设立依法决策协调小组、行政执法协调小组和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推进街道依法决策、行政执法、守法普法等工作,推动街道法治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2020年11月11日,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二)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
根据《静安区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制定党工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紧抓全面依法治国重大理论和实践经验学习。本年度,街道党工委开展了5次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民法典》亮点解读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心组学法工作。
(三)深化和拓展党建引领社区法治治理
自上而下建立起“街道总网格—居民区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化党建工作架构,分别与“街道—居民区党总支—居民区党支部”相对应,明确各级网格的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互促共进。疫情发生后,街道及时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突击队74支,引导216个党组织、1438名党员干部、1717名党员志愿者筑牢群防群控线。临汾路894弄居民区党总支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与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以法为纲、施治为策,筑牢法治底线思维
(一)严格依法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街道不断提升重大行政决策水平,努力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决执行并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红头文件的审核和签发。落实司法所所长列席街道办事处主任办公会议制度。2020年,街道共召开党工委会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共计67次,议题466件,坚持每季度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向区纪委备案。
(二)拓宽和完善街道政务信息公开内容和载体
街道严格按照“应公开、尽公开”、“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载体,在门户网站、街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准确更新发布信息,切实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增强政府执行力与公信力,提升政府依法治理能力。2020年,街道主动公开信息768条,其中政府门户网站公开33条,街道微信公众号公开735条。
(三)不断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进一步明确司法所作为街道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构。发挥街道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在开展法制审核、合同审核、复议应诉、配合重大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着力防范化解法律风险。选拔培育以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居民区楼组长等为主体的33名“法治带头人”和99名“法律明白人”,将其与社区法律顾问队伍有机整合,协同互助,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四治融合”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解读“痛点”、技术突破,解锁基层执法瓶颈
(一)扎实推进“全要素管理与服务智能平台”建设
针对以往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发现的执法部门协调不畅,执法效率不高等“痛点”问题,加快“一网统管”建设,推进“全要素管理与服务智能平台”全面上线运行,探索设置社区信息、社区运行、社区参与等三大板块的10大类数据、1000余数据项,为街道决策精确化、服务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提供强大支撑。同步推动全要素精细化管理模式由街区向小区、楼组延伸,实现小区“微网格”巡查全覆盖。通过数字化转型打破“数据壁垒”和“部门藩篱”,高效聚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形成一体运作、联动处置的长效精细化依法治理模式,实现城市依法治理内容的全覆盖、规范化,依法治理手段的全方位、智能化,依法治理方式的全参与、一体化,大大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和效能。
(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聚焦行政执法环节,制定《彭浦新村街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和《彭浦新村街道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在本街道各行政执法单位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梳理并明确街道各执法部门涉及的执法权能,规范本街道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等行政执法行为,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三)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
制定《彭浦新村街道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彭浦新村街道普法责任清单》,把普法工作纳入到街道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中,明确普法宣传重点,建立信息联络、工作报告等制度。各行政执法部门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将普法与部门工作有机结合,明确在行政执法时结合案情进行释法说理,并将相关的法律依据、救济途径等告知行政相对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应急措施,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四、人民主体、四治融合,创新社区治理活力
(一)广泛推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街道坚持法治与自治、共治、德治有机融合,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实践创新。做实区域化党建和党群阵地建设,发挥共治平台辐射功能。组织召开“彭友圈”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区持续发展的社区公共事务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运作“居委会工作SOP”,并形成《业委会日常运作sop》和《议事规则督导指引(业委会记)》,推进居民区自治工作规范化。依法组织居民就社区内公共事务、重大民生问题开展民主协商,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社区治理公共事务,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二)社区法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巩固无违建街镇创建成果,在“无违建先进街镇”复评中以满分成绩并列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全市首批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在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中名列全区第二、全市第51名。常态化组织行政执法力量开展安全大检查、“三合一”、群租、“黑五类车”等整治,大力推进长临路453号“无忧乐居”公寓转变经营业态工作,全面整改隐患。年内开展安全大排查1043次,参加人员4808人次,排查单位6672家次,整治安全隐患2496处;整治“三合一”商铺42家、棋牌室129家、群租64户。推进“智能安防三件套”安装全覆盖,基本建成辖区内居民小区全封闭门禁系统,打通67个自然小区消防安全救援通道,开辟高层消防登高面,在6个高层小区安装43套电梯阻车系统防范火灾。在曲沃路430弄小区试点实施智慧消防工程,通过安装烟感探测、信号传导、声光报警等,及时预警、及早干预火灾事故。全力推动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建设并拓展至沿街面,发放《电动车规范停放和安全充电告居民书》到户到人,对老旧非机动车库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小型简易车棚、流动充电桩等不同形式的充电设备,满足居民充电需要。
(三)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进一步推动宪法宣传周以及《民法典》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举办“幸福彭浦法护家园”宪法宣传主题活动,组织律师巡回讲师团到33个居民区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推动宪法和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纵深发展。
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法宣阵地建设,利用好“街道法治文化长廊”、“社区五位一体法治文化微景观”法宣阵地,积极培育“心桥工作站”、“幸福彭浦,法护家园”等街道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内涵,提高品牌知晓率与影响力。同时,以翻译转码、以案释法等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将生涩难懂的法律条文翻译成为《心桥集——人民调解案例汇编》等普法书籍,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四治融合”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使“法治”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