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以实体经济为锚 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引擎

机器人产业 实体经济
所属地区:上海-松江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初夏时节,上海松江区洞泾镇莘砖公路北侧,300亩土地上塔吊林立、施工正酣,一座现代化机器人产业园正加速崛起。作为松江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这里将建成集智能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及人工智能研究院于一体的产业基地,未来每年产出的机器人产品价值可观。松江区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拒绝短期房地产开发收益,坚定选择支持实体经济,通过创新服务、土地保障等举措,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战略抉择:坚守实体经济 拒绝“短平快”诱惑
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触“天花板”,各区土地资源愈发稀缺。松江区洞泾镇这块300亩土地曾是城市发展备用地,若转为房地产开发可快速获利,但松江区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权衡中,区域坚定选择以实体经济为本。这一决策源于松江区对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位——将有限土地资源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实体经济项目倾斜,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松江区而言,实体经济不仅是稳定增长的“压舱石”,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二、创新服务:“微信群审批”打破时空界限 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为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松江区创新推出“微信群审批制度”。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区长直接坐镇专项微信群,企业提出的规划调整、土地取得、项目报建等问题,由群内分管副区长及各行政审批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实时响应、协同解决,并动态跟进进展。这一机制打破了传统审批的层级壁垒与时空限制,将原本繁琐的多环节审批流程压缩至半年内完成。企业负责人表示,正是这种高效的服务模式,让项目得以快速启动建设,真切感受到“松江速度”带来的发展红利。
三、土地保障:工业用地减量化“新政” 为实体经济腾挪空间
面对建设用地“天花板”,松江区通过工业用地减量化实现“增减挂钩”,为实体经济项目保障土地供给。2015年,松江区在全市率先出台规定:工业用地减量化产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不低于30%用于产业发展。2024年,松江区通过减量化腾挪出1715亩土地指标,其中超过60%投向工业项目。除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外,飞科电器等一批成熟先进制造企业也通过这一政策获得扩产空间,有效破解了“土地难寻”的发展瓶颈,为实体经济留足成长空间。
四、人才配套:优化住房政策 筑牢企业“人才蓄水池”
为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松江区推出人才安居配套新政。机器人产业园项目作为首批受益企业,可在园区内配套建设不超过15%比例的租赁住房,较以往7%的上限大幅提高。这一政策直接解决了企业员工住房难题,增强了人才在松江工作生活的归属感,让企业能够更稳定地集聚技术团队,为长期研发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人才住房保障成为松江区吸引和留住实体经济企业的重要举措。
五、产业集聚:龙头项目引领 构建先进制造产业生态
机器人产业园项目的落地,是松江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缩影。该项目投资方是国内智能制造全产业链企业,其龙头产品机械手国内装机量占比高,技术实力雄厚。此前,企业因布局分散在浦东、嘉定、青浦等地,供应链协同效率受限,亟需集中化产业基地。松江区通过精准招商与政策支持,成功留住企业并助力其实现产业升级。随着龙头项目落地,松江区正围绕机器人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逐步构建起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先进制造产业生态。
六、长期布局:政策持续发力 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松江区支持实体经济的举措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战略布局的结果。从工业用地减量化政策的率先探索,到审批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再到人才配套政策的优化升级,一系列举措形成政策合力,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未来,松江区将继续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协同,让实体经济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为上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松江力量。

上海松江区产业园区

上海松江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松江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