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启航 赋能"一带一路"航贸指数新生态
一带一路
所属地区:上海-黄浦区-外滩街道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在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的落成与"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的发布,成为推动航运产业招商引资与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强化了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功能定位,更为全球航运贸易提供了数字化、标准化的发展新范式。
一、航运产业集聚升级 北外滩打造核心功能区
2023年,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航运产业能级提升进入新阶段。该中心汇聚了中国船东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功能性机构,通过整合航运法律服务、政策研究、国际交流等资源,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其建筑设计中融入了百年航运历史元素,既承载了从近代码头文化到现代智慧港口的变迁,也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实体支撑平台。
二、"一带一路"航贸指数发布 量化国际合作成效
在同期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上,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了历时两年优化的"一带一路"航贸指数体系。该指数创新性地将贸易额、货运量、运价三大维度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覆盖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及海运铁路等多式联运数据。其动态监测功能可精准反映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与供应链效率变化,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数据支撑。未来该指数还将纳入航空运输指标,形成更全面的评估网络。
三、双循环枢纽功能强化 上海凸显战略优势
作为指数编制主体,上海航运交易所依托自贸区政策与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正在搭建跨国航贸数据共享平台。2023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指数既助力中资企业规避海外市场风险,又通过标准化输出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相关分析显示,指数试运行期间已吸引30余个沿线国家机构参与数据对接,其应用场景从物流拓展至跨境结算、保险衍生品等领域。
四、航海文化赋能产业 软实力建设持续深化
以"船·港·人——互联互通"为主题的航海日系列活动,通过航运历史展览、智能港口体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航海文化。北外滩片区同步启动的航运文化长廊项目,将工业遗产保护与现代产业展示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社会对航运业的认知。业内专家指出,这种"硬实力+软实力"协同发展的模式,正是上海建设世界级航运中心的关键差异化路径。
随着2024年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再度回归上海,这座城市正以制度创新、数据赋能、文化浸润三维发力,持续巩固其在全球航运格局中的核心节点地位。
一、航运产业集聚升级 北外滩打造核心功能区
2023年,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航运产业能级提升进入新阶段。该中心汇聚了中国船东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功能性机构,通过整合航运法律服务、政策研究、国际交流等资源,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其建筑设计中融入了百年航运历史元素,既承载了从近代码头文化到现代智慧港口的变迁,也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实体支撑平台。
二、"一带一路"航贸指数发布 量化国际合作成效
在同期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上,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了历时两年优化的"一带一路"航贸指数体系。该指数创新性地将贸易额、货运量、运价三大维度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覆盖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及海运铁路等多式联运数据。其动态监测功能可精准反映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与供应链效率变化,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数据支撑。未来该指数还将纳入航空运输指标,形成更全面的评估网络。
三、双循环枢纽功能强化 上海凸显战略优势
作为指数编制主体,上海航运交易所依托自贸区政策与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正在搭建跨国航贸数据共享平台。2023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指数既助力中资企业规避海外市场风险,又通过标准化输出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相关分析显示,指数试运行期间已吸引30余个沿线国家机构参与数据对接,其应用场景从物流拓展至跨境结算、保险衍生品等领域。
四、航海文化赋能产业 软实力建设持续深化
以"船·港·人——互联互通"为主题的航海日系列活动,通过航运历史展览、智能港口体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航海文化。北外滩片区同步启动的航运文化长廊项目,将工业遗产保护与现代产业展示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社会对航运业的认知。业内专家指出,这种"硬实力+软实力"协同发展的模式,正是上海建设世界级航运中心的关键差异化路径。
随着2024年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再度回归上海,这座城市正以制度创新、数据赋能、文化浸润三维发力,持续巩固其在全球航运格局中的核心节点地位。
上海黄浦区外滩街道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上海黄浦区外滩街道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